十月渡黄河,北风凄已凉。
河水深且驶,溯洄上吕梁。
仰视南雁飞,缅焉怀故乡。
吴葛已十暑,楚砧亦三霜。
宁知衰莫年,转觉归路长。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每句的字数相同,音节和谐,韵脚统一,节奏鲜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十月渡黄河,北风凄已凉。(第一句)
  • 诗句中的“十月”是指农历十月,这是一年的开始时期,天气渐寒。
  • “渡黄河”意味着诗人正在过河,可能意味着他正在前往北方或远离故乡。
  • “北风凄已凉”描绘了当时的气候状况,北风吹拂,带来了凉意。
  1. 河水深且驶,溯洄上吕梁。(第二句)
  • “河水深且驶”描述了黄河水流湍急,河水深邃而且流动迅速。
  • “溯洄上吕梁”表示诗人逆流而上,去往吕梁山。
  1. 仰视南雁飞,缅焉怀故乡。(第三句)
  • “仰视南雁飞”形容诗人抬头仰望南边的飞鸟。
  • “缅焉怀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 吴葛已十暑,楚砧亦三霜。(第四句)
  • “吴葛”指的是吴地出产的一种丝绸,也泛指南方地区的特产。
  • “十暑”暗示了长时间的夏天,因为吴地地处南方,所以这里的“十暑”可以理解为十个月或十个季节。
  • “楚砧亦三霜”表明楚国地区的砧声也伴随着三次的霜降。
  1. 宁知衰莫年,转觉归路长。(第五句)
  • “宁知衰莫年”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时间的无奈。
  • “转觉归路长”反映了诗人感到回归之路漫长,可能是由于思乡情切或者旅途的艰辛。
  1.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十月渡过黄河时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黄河、北风、南雁等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意象,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