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与柳下,百世兴其风。
君子胡不由,哆口谭时中。
吾门恶乡愿,无为徒尚通。
学步失邯郸,学箕斯良弓。

【注释】

首阳:指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柳下: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在民间的食客,有三千人,号称门下食客三千人。百世兴其风:意思是说这种高尚的节操将流传百代。君子胡不由:君子为什么不从正道行事呢?哆口谭时中:意谓高谈阔论。时中:指符合时代潮流。吾门恶乡愿:我的门徒厌恶那些虚伪的乡愿。无为徒尚通:意谓徒然追求通达而不务实际。学步失邯郸,学箕斯良弓:意思是说学习走路要像邯郸人那样矫健,学习射箭要像箕子那样精通。箕子:商朝末期的箕子,他曾经做过奴隶,后来成为周武王的贤臣。

【赏析】

此诗是诗人拟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作。诗人以拟古之体,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和批判。

首句“与柳下”,“柳下”是孟尝君食客的代称,“柳下”即“门下”,表明了作者的用意。“柳下”一词,既点出陶潜《咏荆轲》诗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境,又暗合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出身贫寒,一生坎坷。次句“百世兴其风”,“风”指前人的优良传统。“百世”,言其影响久远;“兴”,是兴起、发扬的意思。这句是说商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饿死首阳山,他们那种不食周粟,宁死不吃周朝俸禄的高风亮节,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第三句“君子胡不由”,是说君子为什么不能遵循正道而行呢?“胡不”,“何”的意思;“由”,顺从。这里运用反诘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于世风日下的忧愤不平之情。第四句“哆口谭时中”,意谓高谈阔论,不切实际。“哆口”,张开嘴巴,形容说话多;“谭”,谈论、议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君子如果不从正道行,那就只有张口乱谈,没有真才实学可言。

第五句“吾门恶乡愿”。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指出前面所说的“君子胡不由”和这两句所讲的都是指那些虚伪不实的人而言的。“吾门”,我的门庭,也就是作者自谦之称。“恶乡愿”,讨厌那些伪善的、迎合世俗的乡愿之人。“无为徒尚通”,意谓徒然追求通达而不务实际。“徒”,徒然;“尚”,追求;“通”,通达。这两句是说:我所鄙弃的是那些虚伪的乡愿之徒,这些人虽然口头上高谈阔论,实际上毫无学问,只是一味追求名利地位,而不顾是否合乎时代的进步潮流。

最后一句“学步失邯郸”,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对前文的总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人,如果再不从正道行事,那就要走上歧途了。“学步”,比喻学习走路,这里用来比喻学习本领;“失邯郸”,是比喻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这两句是说,如果我们再不从正确的道路学习本领,那么就会走上歪路,失去正道。“学箕斯良弓”,是说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拉好弓,射好箭。这两句是说,我们要学习本领,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国效力,而不是去做沽名钓誉的假仁假义之事。

这首诗通过拟陶渊明的笔法,抒发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坚持正义、反对虚伪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