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乎,以力尚失况德求。
【注释】
景州:即今河北景县。老舆卒:指年迈的车夫,古代称车夫为舆卒。尚:希望。
【赏析】
《景州老舆卒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州老舆卒的生活,后两句写老舆卒的悲慨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浑朴。
于嗟乎,以力尚失况德求。
【注释】
景州:即今河北景县。老舆卒:指年迈的车夫,古代称车夫为舆卒。尚:希望。
【赏析】
《景州老舆卒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州老舆卒的生活,后两句写老舆卒的悲慨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浑朴。
【注释】 李宇度:作者的朋友。南平掌教:指福建建瓯的南平府学,是宋代的一个学府。郭外:城门外。百角楼:在福建建瓯,有九十九个角的楼。霁月:雨过天晴的月亮。绝学:指高深的学问。延平:即“建阳”,位于福建省北部。 译文: 匣中雄志斗间横,今日天意让你去闽南。 你胸怀大志不肯输周造士,衣冠儒雅可以对鲁诸生。 城门外风光碧,楼头霁月明。 绝学正怜君姓李,好将吾道溯延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此诗为诗人论学之作。“无圣无凡无不同”是说圣人与凡人、有道之人与无道之人并无区别;“希贤希圣错施功”是说追求圣人或贤人,或者追求圣人或贤人一样的人,这是错误的做法。“身心背戾从兹起”,是说因为这种追求,导致身体与心违背。“梦觉纷纭何处通”,是说梦醒后纷乱的事情找不到出路
诗句:万仞罗浮海上山,飞云杳霭有无间。 译文:巍峨的罗浮山上矗立着万仞高岭,云雾缭绕仿佛隔开了人间与仙界之间的界限。 注释: 1. 万仞:形容山峰极高,如千仞高山一般。 2. 罗浮山: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3. 海上山:罗浮山地处南海之上,因此得名“海上山”。 4. 杳霭:指云雾缭绕的样子,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5. 有无间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一样的风景处处相似:“一样的风光”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景色都保持着相同的特征。“处处相似”表达了这种统一性,即无论在何处都能见到同样的自然风貌。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观察和认识,认为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平原湖泊,其自然美景都是共通的。 2. 谁因彼此自分封:“谁因彼此”指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相互隔离的人或事物。“自分封”则暗示了这些事物或人之间的分隔和孤立
注释:感慨千年绝学来到世间,徒然将影响自己怀疑猜忌。 悬思妙悟反而成为梦境,更说真修转属错误。 万里之路只从脚下开始,六经都把现前的道理概括。 平平是法无凡圣之分,直接向羲皇未画之前开扩。 赏析:本诗以诗人对学问的感悟为线索,通过“感慨”、“悬思”、“更说”等词来表达诗人对于学问的理解与认识。 诗人感叹千年绝学降临世间,但却被自己怀疑和猜忌。这里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认识和态度
【注释】 寿张阳和先生:这是一首祝贺阳和先生寿辰的诗。 菊蕊方收梅未开,群阴尽处见阳回:菊花刚刚凋谢,梅花还未盛开,在万物凋零之后,阳气开始回升。 两间窍妙谁先觉?千古真诠属圣才:天地之间最精妙的道理是谁最先领悟的?千古流传的真理是由圣人创造和阐述的。 删后我惭巴里唱,画前君见伏羲来:我读了你删减的文字,感到惭愧,就像巴里的诗歌那样,你画前见到伏羲(伏羲氏是上古时代的圣人,传说他发明了八卦)。
【注释】 1. 论学四首其一:这是第一首,共四首。 吾人为学学为人,要学为人莫远人。——我们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受人尊敬的人,不要远离人群,远离社会。 耳目聪明今现在,言谈抵对更何真。——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去观察世界,用智慧去理解他人。在与人交流时,要真诚、坦率,不虚伪。 此时岂属修为力,当处无劳说梦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夸张,只需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友人聚会后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字释义: 一樽寒雨拥寒襟,笑语今知契分深。 “一樽”指的是酒,“寒雨”指的是冷雨,“寒襟”是形容衣服单薄的样子。这两句描述的是作者在朋友聚会结束后,独自饮酒的场景。他感到寒冷,因为冷雨淋湿了他的衣衫,但他并不感到寒冷,因为他与朋友们之间的默契和友谊让他感到温暖。 千古孰论无畏志,万金难博不疑心。 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信任和理解。他认为
【诗句释义】 戊子主闽试道宿雄县:戊子年(1380)主考去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晚上住在雄县。 朝辞丹陛出幽燕,暮宿天雄易水前:早上离开京城(长安),傍晚来到雄县,住宿在天雄县的易水边。 明主千金求骏马,词臣四牡向炎天:君主(皇帝)千金(重赏),要求骏马(良驹),词臣(官员、文官)四匹马(四匹骏马)向炎炎热的太阳前进。 盈畴禾黍欣迎旆,满目流移喜受廛(chán):田野里庄稼茂盛
怀长安同志呈同考如野刘考功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怀长安同志呈同考如野刘考功》,要求对每句诗进行逐一解释,并且将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最后需要给出必要的注释,并附上赏析。 【答案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他的友人如野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驰驱本为求贤出,况有英贤共事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了寻找贤能的人而出京,而这样的人又能够与他一起共事。 2.
景州老舆卒行 北方苦雨泥土湫,肩舆欲渡行人愁。左支右吾相诸拄撑,蹩躄七日方景州。 到传便覈传舍长,选卒多用丁壮俦。一卒闻之掩口笑,疾走壁后低其头。 我亦不问乘车出,数里稳贴如乘舟。他日欲睡辄惊醒,到此鼾鼾慵展眸。 涉水冲泥俱不觉,上坡下坂良优游。久之见是笑者卒,须发皓白皮皴皱。 摩肩意气独酣畅,呵叱前后如驱牛。我乃奇之问其齿,云是花甲馀春秋。 无妻无子一身健,衣食只与肩为谋。平生无病不知苦
【解析】 1.“布絮足御风雨寒”一句是说布絮可以抵御风雨,防止受冷。2.第二句的“淹留”、“避风雨”和第三句的“驱驰”相对应。3.第四句的“诚殷勤”“推惠”、“穷民”对应。4.第五句的“天公”指天气或老天爷,“怜赤子”,即怜悯百姓。5.第六句与第一句呼应,“阳春”指春风。6.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非常感激县里的官员对贫苦百姓的恩惠,希望上天不要让暴风雨比春风更猛烈些。 【答案】 译文
邓将军行 邑侯邓仲神仙姿,授我乃翁之所遗。 乃翁就是邓仲,邓仲是一位神仙般的人物。他授予我祖父的遗物。 乃翁就是邓仲,邓仲是一位神仙般的人物。他授予我祖父的遗物。 六经三略总贯彻,词人剑客同襟期。 六经三略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词人剑客是文人和战士,他们的情怀志趣相同。 六经三略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词人剑客是文人和战士,他们的情怀志趣相同。 揖让之间中百步,倚马之顷成千辞。
注释: 岁次在卯,即属兔年。闰月中,即闰六月。夜静庭树飘寒风,夜晚安静的时候,庭院中的树木飘动着寒冷的风。花将零落忽值此,花儿将要凋零,正好在这个时候。黯然伤怀泪难已,悲伤到不能自已。古来仙人多姓李,自古以来,许多仙人都是姓李的。一谪惠阳将五纪,一次被贬到惠阳地区已经五个春秋了。来时海峤看人龙,回去的时候看到海上的山岭像一条龙一样。去日士林摧杞梓,离开的时候士人阶层被摧残得像杞、梓一类的木材
注释: 1. 国家养士二百年,不独文武风云相后先。 - 国家供养人才长达两百年,不仅在军事和文治方面领先。 2. 亦有贤才委山泽,亦有挟术游幽燕。 - 也有贤能之士隐居山林或施展才华于北方。 3. 如君自是山泽贤,远谈世务高谈天。 - 你本身就是山泽中的贤人,谈论世事时高深莫测。 4. 或时握手称太素,或时抵掌称韬钤。 - 有时你紧握我的手腕谈论太素,有时你轻触手掌讲述谋略。 5.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初信学题(第一则寓言) - 这句话意味着从最初的学习开始,人们就相信知识的正确性是确定的,没有疑惑。这反映了学习的初步阶段,对知识的坚定信念。 2. 一是百是(第二则寓言) - 这一部分强调了真理的绝对性和一致性。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如此;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这里的“一”指的是真理或正确的事物,而“百是”指的是无数个正确的事情。 3. 一非百非(第三则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