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注释】
三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广汉西北。十字路:四通八达的道路。朝:早晨。暮:傍晚。扬扬:形容车马众多。盖:古时官吏乘的伞。寂寂:寂静无声。回车去:车马已走远。销沉:指衰败、没落。亭:驿站名。流水:水声。长亭树:指送别之处。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作者为王观的朋友李士美。当时王观任太学博士,而李士美则在成都任转运副使。诗人以“三岔驿”为题,借写三岔驿站的繁忙与冷落来抒发对名利场中人情冷暖的感慨。
首联“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点明地点及时间,并写出三岔驿的繁华。十字路是交通要道,往来人众,车马络绎不绝,可见此地商业繁荣,人来客往,十分热闹。“北去南来几朝暮”写出了三岔驿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之便,北去南来的人很多,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来往的车辆。
颔联“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描写人们出行的情景,早上看到有车马络绎不绝地来,傍晚又看见有车马陆续地归去,表现了行人往来频繁的情况。
颈联“今古销沈名利中”,“销沈”即销声匿迹,这里指那些被名利消磨掉了的人和事。“名利中”指功名利禄之中。这两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人在追逐功名利禄之中消磨掉了自己的生命。
尾联“短亭流水长亭树”。“短亭”指驿站。“流水”和“长亭”都是比喻离别的地方。诗人用“流水”和“长亭树”来表示离别之情,暗示了自己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述三岔驿繁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场上人情世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