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方峍屼,清赏到林塘。
兴洽原同调,花明亦故乡。
轻阴移野席,远曲度霓裳。
莫厌归来夕,银蟾已吐光。
火云方峍屼,清赏到林塘。
释义:火红色的云朵刚刚出现,我就来到这个清凉的园林里。
兴洽原同调,花明亦故乡。
释义:我的心情愉快,与诗人的原意一样,这里的花儿也像故乡那样美丽。
轻阴移野席,远曲度霓裳。
释义:微风轻拂着野外的竹席,远方传来了飘动的彩虹般的歌声。
莫厌归来夕,银蟾已吐光。
释义:不要讨厌傍晚时分的归来,月亮已经升上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
火云方峍屼,清赏到林塘。
兴洽原同调,花明亦故乡。
轻阴移野席,远曲度霓裳。
莫厌归来夕,银蟾已吐光。
火云方峍屼,清赏到林塘。
释义:火红色的云朵刚刚出现,我就来到这个清凉的园林里。
兴洽原同调,花明亦故乡。
释义:我的心情愉快,与诗人的原意一样,这里的花儿也像故乡那样美丽。
轻阴移野席,远曲度霓裳。
释义:微风轻拂着野外的竹席,远方传来了飘动的彩虹般的歌声。
莫厌归来夕,银蟾已吐光。
释义:不要讨厌傍晚时分的归来,月亮已经升上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对祭酒句: 指祭祀的仪式。 燃苇烹茶,宝鼎浪中浮蟹眼:用芦苇烧火煮茶,在沸腾的茶水里可以看到像蟹眼睛似的泡沫。 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倚靠在松树上酌饮美酒,金杯在影子里仿佛看到龙在游动。 译文: 用芦苇烧火煮茶,在沸腾的茶水里可以看到像蟹眼睛似的泡沫; 倚靠在松树上斟酒,金杯的影子里似乎有龙在水中游动。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宴饮时所见景物的诗。首句点出“祭酒”二字
【注释】存问恭纪:恭敬地记录下皇帝的恩德。 四朝:指四个朝代。 衷馀赤:忠心耿耿,忠诚不渝。 股肱良:比喻大臣是君主的左右手。 丕宣:大宣扬。 绥:安;安抚。 鸿雁:这里指北方边疆的百姓。 犬羊:指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 干羽:干和羽,古代两种武器。 格远:使远处的人归服。 舜日:传说中尧帝死后,舜继位,他登上南方的帝位,称“南面而王”,故称舜为“南面”或“南王”。 【赏析】这是一首颂圣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送弟士显》,全诗如下: 棣萼春深花正芳,几回诗思韵西堂。 席珍早擅匡时誉,怀玉宁容待价藏。 洞壑泉飞龙欲奋,丹丘枝茂鹤初翔。 大才自昔成原晚,且醉阑阶介寿觞。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棣萼春深花正芳":指春天的景色美好,象征着弟弟才华的绽放。 - "几回诗思韵西堂":多次沉浸在诗歌创作中,在西堂(一个古代书房或雅室)内吟诵诗歌。 - "席珍早擅匡时誉"
【注释】 暮:傍晚,日落时分。云林第:即指云林寺,位于苏州西郊虎丘山。萧骚:凄凉悲凉。慷慨:豪放不羁。阃:同“阃”门。师中:军事上处于重要关头的时候。匡时:挽救国家危难。素抱:本来怀抱,原指本心或志向。 【译诗】 傍晚时分,我倚靠于云林寺的山峰之巅;霜天如水,轻轻洒落在芙蓉花上。月色凄清,我们畅饮畅谈;松涛阵阵,我们抒发豪情。 如今疆场只须勇猛如燕颔虎的将士,何日能平息狼烟烽火?望君以匡扶时局
【注释】 信步:随意漫步。招寻:寻觅。物外:指物我两忘的境界。舒啸台:相传为李白所建。分得年字:即得年字,意在“得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秋涛、叶明生与友人在东皋舒啸台上相聚时有感而作,表达了他们游山玩水、寻幽访胜的兴致和心情。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来到东皋舒啸台游览。“信步”,随意漫步,这里指随意漫游。“招寻”,寻找。“物外”指物我两忘的境界,即物我浑融、无我无物的超然境界
【注释】 陈叙廷:作者友人。 区几蘧:作者友人。 吴翔云:作者友人。 梁二知:作者的朋友。 社集:指文人雅集。 赏析: 秋初,与陈叙廷、区几蘧游雪门、梁二知等同游观大观亭。 首联“秋新爽气动高峰,俯阚江山可万重。”写登高所见。秋天天气清爽,气劲直上,使人精神振奋。登上高处俯瞰四周,群山万重,如诗中所说:一望无际的江山。诗人以“动”字领起全联,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景物的生动画面。 第一句“载笔亭诗”,点明题目“载笔亭”。载,指“装载”, 这里是指装进或写进。笔,指文章、诗词等文字。载笔,即指写作,也就是写诗、写文章。亭,指小山包。 第二句“胜域构为亭,名流长载笔”,是说在美好的地域建造了载笔亭,许多有名望的人在这里长期写文章,创作诗文。“胜域”,美好的地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和答赵明府书》。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老父庚午以百龄钦蒙存问余已卯复滥天恩恭纪 注释: - 老父(对长辈的敬称):指我的父亲。 - 庚午(公历年的一种纪年方式):指宋神宗熙宁七年,即1074年。 - 百龄(一百岁):指长寿。 - 钦蒙:恭敬地受到。 - 存问(问候、关怀):指关心问候。 - 已卯(古代用干支纪年法表示的年份):指宋神宗熙宁八年,即1075年。 -
【注释】 庚午:唐肃宗李亨的年号(760—763)。存问:问候、慰问。余:我。已卯:唐肃宗年号(765—766)。天恩:皇恩。钦蒙:恭敬地接受。华发:指头发斑白,喻指年纪已老。竹溪:地名,在今四川彭县。正:已经。悬车:指退休。野心:指抱负。江鴎: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木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极建孝慈:极尽孝道和仁慈。敷:广泛地给予。宠锡:宠爱和赏赐。高深:深厚。涓埃:微小的恩惠,比喻一点恩德。北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作者与好友陈知期、梁公量等人在登二岭绝顶时的景象和感受。 诗句注释: - 秋日同区象先陈知期梁公量诸子步登二岭绝顶得风字:秋日,秋天的景色;同区象先、陈知期、梁公量,都是作者的朋友;步登二岭绝顶,登上两座山峰的顶峰;得风字,得到了风的名字。 - 扪罗信步倚云中,形胜天开石势雄:扪罗,用手触摸;信步,随意漫步;倚云中,站在云雾之中;形胜,地形优越;天开,天空开朗
【注释】 野色层城迥(jùn,远):指郊野的景色远远地映衬着京城。层城:多层的城墙。 湖光曲槛通:湖水在曲槛之间泛出波光。 坐闻清乐奏:坐着听到清雅的音乐演奏。 偏喜故人同:特别高兴和老朋友一起来。 乍雨添荷绿:刚下过雨,池中的荷叶更显得鲜绿色了。 飞霞入酒红:天边晚霞像酒一样,染红了整个天空。 幽怀殊未已(yì,尽):深沉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 归倚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里,我独自倚靠在园亭中。
这首诗是诗人在镇海楼送别刘职方还留都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第一句“危楼五叠势摩霄”,描述了镇海楼的高耸入云,五层叠石,如同一座直插云霄的高楼。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镇海楼的壮丽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和高耸。 第二句“俯视沧溟若一瓢”,则转入了诗人的视角,他站在楼顶,俯瞰着广阔的海面,就像手持一只瓢子,可以舀起整个大海。这里的“沧溟”指的是大海
韩祠怀古 昌黎曾搆读书台,窗对连阳八面开。 谪宦心悲天阙远,问奇人载曲车来。 池中洗砚波成墨,帐下凝烟色亦煨。 山斗至今群共仰,粤南文采迥昭回。 注释: - 韩祠:指纪念韩愈的祠堂,在今广东省韶关市。 - 昌黎:指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因以为号。曾:曾经。 - 構:建造。 - 窗户:指书台的窗户。 - 连阳:形容连绵不断的阳光。 - 八面:四面八方。 - 谪宦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下面是诗句及译文: 千仞峰头倚汉高,重阳登眺兴偏豪。 注释:千仞,形容山极高;汉高,指的是汉朝的高大;重阳节,古代的一个节日,人们在此登高赏菊。 译文: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我仿佛能感觉到汉朝的雄伟。重阳节时,我登上高处,心情显得特别高昂。 云迎马足花如锦,身近天衢露满袍。 注释:云迎马足,形容云雾缭绕
【注释】 禺山:指庐山。精舍:佛寺。 爽气:凉爽的气息。卷幔:拉开窗帘。杖藜:拄着拐杖。龙媒:骏马名,此处指快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年)秋,从江州移任国子监祭酒途中经过庐山时所写。首联写诗人登山所见之景;颔联写在山顶上远眺的情景;颈联写登高作赋,卧听流水的情趣;末联以“燕台”代指京城长安,以“龙媒”代指骏马,抒发自己急切希望早日回到朝廷任职的心情。全诗语言清雅,意境幽美
这首诗的原文是: 赠房师新兴杨大尹考绩北上 仙鸾千仞览丰仪,直上高梧傍玉池。 响合萧韶赓大雅,色分霞彩吐奇丝。 三山宫阙天常近,一代文章世所师。 画省即看青锁擢,金茎偏注露华滋。 注释: - 仙鸾千仞览丰仪:仙鸾,指凤凰,千仞,表示极高的高度,览,观察。描绘的是一幅凤凰展翅飞向高处的画面。 - 直上高梧傍玉池:直上,直接向上。高梧,梧桐树。傍,靠近。玉池,美玉制成的池塘。描绘的是凤凰飞向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