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域何销歇,禅门困是空。
一灯山月下,孤钵野云中。
栋桡埋秋草,塔危带夕鸿。
终期扫坛级,来上辟支宫。
【解析】
1.乙丑:指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当时,作者任右正言。重过古囊:再次来到古寺,即灵岩寺。
- 净域:佛教语,清净的国土。销歇:衰败。禅门:佛门,寺院。空:虚空,空虚。
3.一灯:指燃着的灯芯,象征佛家之灯。山月下:在山里照着月光的月亮。孤钵:和尚用的行囊。野云:指寺庙附近的白云。
4.栋桡:栋梁被风吹折。秋草:秋天的野草。塔危带夕鸿:夕阳中的塔影显得格外高峻。
5.终期:最终。扫坛:扫除供佛的坛位。辟支(pìzhī):梵文音译,指佛陀。
【答案】
译文:
在清净的国土上,寺院的佛门已经变得空空荡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佛塔还在冒着炊烟。
在山里的明月下,我点燃了一盏油灯,独自坐禅打坐,心中默念着阿弥陀佛。
我在山里的行囊里,只带了一根灯芯和几片干枯的树叶,这象征着我的修行之路。
在寺庙附近的山上,我看到一片云在夕阳中飘荡,就像一只孤雁在天空中飞翔。
我的目标是到达佛陀的殿堂,那里有无尽的智慧和慈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灵岩寺的描写,也是他对自己出世后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充满了禅宗的思想,如“净域何销歇,禅门困是空”,就是表达了他对佛门的深深眷恋;“一灯山月下,孤钵野云中”则描绘了他独自打坐的场景,体现了他的出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