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杪升高同谢眺,天南缥缈起云峰。
若迷桂岭乡心远,莫为湘江客思浓。
皂盖逢人如有问,青山何处不相容。
请看陶令开三径,敢儗王公食万钟。

秋杪升高同谢眺,天南缥缈起云峰。

若迷桂岭乡心远,莫为湘江客思浓。

皂盖逢人如有问,青山何处不相容。

请看陶令开三径,敢儗王公食万钟。

注释:

  1. 秋杪:指秋天的傍晚时分。谢朓:南朝齐诗人,字玄晖,曾任侍御史、建安王记室参军等职。他的诗作以清新秀丽著称。
  2. 天南:指南方。缥缈:轻淡飘渺的样子。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3. 若迷:好像迷失了。桂岭:即桂州岭,在今广西桂林市。乡心:故乡之情。
  4. 莫为:不要因为。湘江:一条河流名,发源于湖南省。王公:指帝王。食万钟:指享受丰厚的俸禄。这里是说不要羡慕贵族的高官厚禄。
  5. 皂盖:黑色车盖,古代官吏出行时所乘之车。如:好像,似乎。逢人:遇见行人。
  6. 青山:指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三径:传说中孔子曾经隐居的地方,有三条小路通向那里。这里指隐者的生活。
  7. 敢儗:岂敢比拟。王公:指帝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登高望远的诗歌,诗人以谢朓为榜样,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首联“秋杪升高同谢朓,天南缥缈起云峰。”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傍晚时分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云雾缭绕的山峰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这里的“秋杪升高”指的是秋季晚上登高望远,而“谢朓”则是指唐代著名诗人谢脁,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闻名于世。

颔联“若迷桂岭乡心远,莫为湘江客思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仿佛迷失在桂州的山岭之中,乡愁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他也不被湘江边游子的思乡之情所动。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山水相融合,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

颈联“皂盖逢人如有问,青山何处不相容。”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遇的情景。他们骑着黑色的车盖,在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熟人,仿佛是在询问彼此的近况。这里的“逢人”可以理解为遇到朋友或熟人,也可以理解为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青山何处不相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尾联“请看陶令开三径,敢儗王公食万钟。”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示自己愿意像他一样过上隐居的生活。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王公贵族生活的不屑一顾,认为那些富贵荣华并不能带给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豪言壮语,他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