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承恩得赐归,久知性与俗相违。
冥鸿作伴声何眇,寒月窥人色自辉。
南盻溪山乘小艇,岁栽兰桂绕重扉。
别君万里思君处,目断青霄王树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都谏在得到皇帝赏识后回家时,写给友人的赠言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今日承恩得赐归,久知性与俗相违。”这里,“今日”指的是收到皇帝赐封的日子,“承恩”表示感激和荣幸。“赐归”意味着皇帝赏赐了回乡的权利。“性与俗相违”则是说自己的本性与世俗的生活格格不入。这里的关键词是“赐归”,它代表着一种荣誉和自由。
第二句“冥鸿作伴声何眇,寒月窥人色自辉。”在这里,“冥鸿”指的是大雁,是一种象征自由和高洁的动物。“作伴声何眇”意味着大雁在飞翔时发出的声音是如此的细微,仿佛是在诉说它们的孤独和无奈。“寒月窥人色自辉”则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月光虽然寒冷,但它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这里的关键词是“冥鸿”,它象征着自由和高洁。
第三句“南盻溪山乘小艇,岁栽兰桂绕重扉。”这里,“南盻”指的是向南看,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溪山”指的是山水之间,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乘小艌”意味着乘坐小船,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岁栽兰桂”则是指每年都要栽种兰花和桂花,这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里的关键词是“兰桂”,它们象征着高洁和美好。
最后一句“别君万里思君处,目断青霄王树依。”在这里,“别君”指的是分别朋友。“万里”表示距离遥远,暗示了思念之深。“思君处”指的是思念的地方,即远方的朋友。“目断青霄王树依”则形容了眼望天际,心系远方朋友的情景。这里的关键词是“王树”,它象征着友情和忠诚。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美好和友情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