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母间关入楚乡,惊心烽火几傍徨。
只缘定省晨昏急,才得趋承菽水将。
两折庭枝四月恶,风凋蜀魄五更狂。
情关父子诚难割,况是承祧冢子良。
【注释】
- 携母间关入楚乡:携带着母亲,经过艰难的途径进入楚国的故乡。
- 惊心烽火几傍徨:在听到警报声时,感到十分恐慌。
- 只缘定省晨昏急:只是因为早晚要向母亲请安,时间紧迫。
- 才得趋承菽水将:只有在母亲身边才能侍奉饮食。
- 两折庭枝四月恶:庭院里两棵梧桐树,到了四月份开始凋零。
- 风凋蜀魄五更狂:风儿吹散了蜀地的亡魂,五更时分更加凄惨。
- 情关父子诚难割:作为儿子,情感上难以割舍。
- 况是承祧冢子良:况且还是继承先人的基业。
【译文】
带着母亲穿越艰难路途进入楚国的故乡,心中惊慌失措,在听到警报声时,感到十分恐慌。只是因为早晚要向母亲请安,时间紧迫。只有母亲在身边才能侍奉饮食。庭院里两棵梧桐树,到了四月份开始凋零。风儿吹散了蜀地的亡魂,五更时分更加凄惨。作为儿子,情感上难以割舍。况且还是继承先人的基业。
【赏析】
本诗为悼亡之作。诗中写“哭临儿”的哀伤之情,从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写自己与母亲的离别之苦,二是写思念母亲之痛。
首句点明题意,“哭临儿”即是“哭我”,哭自己的亡母。“携母间关入楚乡”,是说怀着悲痛的心情和母亲一起穿过重重关卡,来到楚国的故乡。“间关”,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里指通过艰难险阻的途径到达楚国。“惊心烽火几傍徨”,是说自己听到警报声,心中非常惊恐不安。“惊心”,是心里一惊。“烽火”,指战争的警报。“几傍徨”,意思是在听到警报声时,感到十分恐慌。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和亡母远离家乡的痛苦心情。
次句写自己因早晚要向母亲请安而时间紧迫的情形。“只缘定省晨昏急”,是因为早晚要向母亲请安,时间紧迫。“定省”,指早晚问安、请安。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是儿子对父母表示孝心的方式。“才得趋承菽水将”,意思是只有在母亲身边才能侍奉饮食。“趋承”、“菽水”,均指侍奉父母的饮食。“菽水”,泛指饮食,这里指母亲的饮食。“才得”即“才能够”。这一句写自己日夜思亲的苦况。
三、四两句进一步写自己思念亡母之痛。“两折庭枝四月恶”,写自己思念亡母之情,如同庭院里两棵梧桐树一样,已经衰败了。“两折”,指庭院里的两棵树(梧桐)。“庭枝”指院中的梧桐树。“四月”是农历四月,正是梧桐花开的季节。“五月陨叶落”,意思是四月时节花开花谢,到了五月树叶飘落。这两句写自己怀念亡母之情,犹如庭中两株梧桐树一样,到了四月时节已经凋零,到了五更时分更加凄惨。这两句写自己因思母而愁闷不乐。
最后两句,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写自己思念亡母之情。“情关父子诚难割”,是说父子之间,情感上难以割舍。“情关”,指情感上的牵挂。“父子”,指自己和父亲。“诚难割”,实在很难割舍。这二句写自己思念亡父的情感,也像庭院里两棵梧桐树一样,已经衰败了;而亡母去世后,自己又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基业,因此更难割舍对亡母的思念之情。这两句写自己思念亡父,也像庭院中两棵梧桐树一样,已经衰败了;但是继承父亲的基业,又使得自己对亡母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厚。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亡母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朴实生动,感情深沉凝重,意境幽深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