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游海内几知音,白下分携直到今。
十六年来霜鬓改,数千里外鲤鱼沉。
羡君明月窗前满,怜我黄尘马首深。
人事蹉跎那可问,梦魂无夜不园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其友人曾觌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第一句:“交游海内几知音,白下分携直到今。”

  • “交游”:指朋友之间的交往。
  • “海内”:泛指全国或全世界。
  • “几知音”:意思是说,我与你的友情像知音一样难能可贵。
  • “白下”:古代南京的别称。
  • “分携”:分别和分离。
  • “直到今”:直到现在。表达了李白与曾觌虽然已经分别多年,但彼此之间的友谊依然牢不可破。

第二句:“十六年来霜鬓改,数千里外鲤鱼沉。”

  • “霜鬓”:指人因年老而出现的白发。
  • “改”:改变,变旧了。
  • “鲤鱼沉”:这里可能指的是因为距离遥远,无法相见,就像鲤鱼被深水吞没一样。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为长距离的分隔,而使得岁月在两人之间流转,变化了许多,同时也暗含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羡君明月窗前满,怜我黄尘马首深。”

  • “羡慕”:表示对某人或某物的喜爱和向往。
  • “明月”:通常代表明亮、清雅的意象,这里可能是指月亮,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或情感的追求。
  • “窗前满”:意味着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一切显得格外清晰和完整。
  • “黄尘”:这里可能指的是战场上的尘土,也可能象征诗人生活中的艰辛。
  • “马首深”:意指马匹低头行走时的样子,比喻诗人自己身处困境,无法向前看。
  • 这句诗表达了对朋友曾觌的羡慕,因为他能够在明亮的月光下生活;而诗人自己则处在黄尘滚滚之中,感到深深的无助和孤独。

第四句:“人事蹉跎那可问,梦魂无夜不园林。”

  • “人事蹉跎”:意指世事变迁,人们忙碌于各种事务,往往忽略了身边的重要之事。
  • “那可问”:表示无法询问,因为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 “梦魂无夜不园林”:形容诗人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美丽的园景中,仿佛回到了曾经的美好生活。
  • 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遗憾,他渴望能够找回那种美好的过去,但又觉得这一切已不可复得。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白与曾觌深厚的友谊和彼此间的相互思念。诗中的“交游”、“霜鬓”、“明月”、“黄尘”等关键词,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此外,李白善于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是一首富有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