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埙篪共合簪,洞庭不似两情深。
清宵有月频疑色,妙曲无弦倍赏音。
白鹤峰头天渐远,碧云楼畔树芳森。
并州父老如相问,倦雨惟知向茂林。
【注释】
埙、篪:两种古代的乐器。合簪:同插发髻,表示亲密无间。洞庭:指王澹庵。清宵有月频疑色:指诗人在清静的夜晚看到皎洁的月亮时,总感觉它似乎有些异样。妙曲无弦倍赏音:指听到美妙动人的音乐,没有乐器伴奏却能感到音乐的韵味。白鹤峰头天渐远,碧云楼畔树芳森:指诗人看到白鹤峰上天空越来越远了,碧云楼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并州:古郡名,今山西太原市。晋阳:晋阳是太原的别称。父老:老人。相问:问候。倦雨惟知向茂林:只知道疲倦的雨只有向那茂盛的森林中去寻找。向: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建南道”为题,写与好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眷恋之情。
首联:“四载埙篪共合簪,洞庭不似两情深。”
“四载”即四年,“埙篪”,两种吹奏用的竹管乐器。“合簪”,用簪子将头发束起来。意思是说与好友相处已经四年,感情非常深厚。
颔联:“清宵有月频疑色,妙曲无弦倍赏音。”
“清宵”指夜深人静的时刻,这里指诗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有月频疑色”的意思是说诗人看到皎洁的月光时,总感觉它似乎有些异样。“妙曲无弦倍赏音”,意思是说听到美妙动人的音乐,没有乐器伴奏却能感到音乐的韵味。
颈联:“白鹤峰头天渐远,碧云楼畔树芳森。”
这句的意思是说站在白鹤峰上远望天空时,发现天空逐渐变得很遥远;而靠近碧云楼的树木则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尾联:“并州父老如相问,倦雨惟知向茂林。”
这里的“并州”是指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区。“父老”指的是当地的百姓,也称为乡亲或邻里。“相问”意思是问候。“倦雨惟知向茂林”中的“倦雨”指的是疲惫的雨,“惟”意为只有。“惟知”在这里理解为只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懂得疲倦的雨只能向茂盛的树林中去寻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