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声四月带馀寒,日日幽怀独倚栏。
乍喜足音儿与侄,遂令意绪戚成欢。
久知尘鞅为虚幻,惟有吾庐是所安。
冉冉八年湖海梦,好将归计问渔竿。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和王巩送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似景侄二儿到衙(意译为“像景的侄二儿到了官府”): 这句诗描述了景之侄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景的侄子,已经到达官府。在古代中国,官员的家庭成员常常受到特别的照顾。
鹃声四月带馀寒(意译为“杜鹃声中带着春天的余寒”): 杜鹃鸟的啼叫声是春天的象征,而春天往往伴随着寒冷。这里的“馀寒”指的是春天的残余寒意。
日日幽怀独倚栏(意译为“每一天我孤独地靠在栏杆上,怀着深深的忧郁”):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每天独自面对栏杆,沉浸在深深的忧愁之中。这里的“幽怀”指的是内心的忧郁。
乍喜足音儿与侄(意译为“突然听到脚步声,原来是侄子来了”):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听到亲人或朋友到来时的惊喜。
遂令意绪戚成欢(意译为“于是让原本忧郁的心情变得欢喜起来”): 这一句说明诗人因为侄子的到来而情绪由忧郁转为欢喜。
久知尘鞅为虚幻(意译为“长久以来知道红尘中的喧嚣都是虚幻的”): 这里的“尘鞅”可能指的是世间的纷扰和名利,而“虚幻”则是指这些事物并不真实存在。
惟有吾庐是所安(意译为“只有我的小房子才是真正安心的地方”):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简朴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冉冉八年湖海梦(意译为“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八年,我在湖海之间做着一场梦”): 这里的“冉冉”表示时间过得很慢,“湖海梦”可能是指诗人在湖海之间游历、生活的经历。
好将归计问渔竿(意译为“准备回去的时候,我要问问渔夫有没有好的归路”): 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他想要询问渔夫是否有更好的回归之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景之子侄的到来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以及对红尘喧嚣的虚无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通过对湖海生活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