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生首阳,幽姿发孤竹。
姬周羞采薇,神农忆深谷。
叩马惊太公,扬□远黄屋。
胶鬲巳就官,微子亦侯服。
于嗟命之衰,饿死西山陆。
至今日月下,千载沈芳馥。

【注释】

  1. 高风生首阳:指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2. 幽姿发孤竹:指伯夷叔齐隐居在孤竹国,不食周粟。3. 姬周羞采薇:指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4. 神农忆深谷:指伯夷叔齐隐居在深山中。5. 叩马惊太公:指太公望(姜尚)曾去拜访伯夷叔齐,被他们的高尚气节所感动。6. 扬□远黄屋:指武王即位后,姜尚被尊为“三公”。7. 胶鬲巳就官:指伯夷叔齐隐居期间,有人举荐他们出来做官。8. 微子亦侯服:指微子受封于宋国。9. 于嗟命之衰:感叹自己的命运衰微。10. 饿死西山陆:指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11. 至今日月下,千载沈芳馥:直到今天,他们的名字仍然照耀着日月,他们的品德像花一样芬芳。
    【赏析】
    此诗是元代王冕的咏史之作,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对伯夷叔齐等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先写伯夷叔齐的高洁,再写他们被世人所遗忘,最后又写他们名垂青史,永垂不朽。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高风生首阳”,点出了伯夷叔齐的高尚气节。首阳山位于山西运城,是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幽姿发孤竹”,描绘了他们隐居在孤竹国的情境。孤竹国位于今天的河北邢台一带,是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
    中间四句分别描述了伯夷叔齐受到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赏识,以及他们最终被世人所遗忘的过程。“姬周羞采薇”,指的是在周文王时,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了首阳山。“神农忆深谷”,则是说在周武王时,伯夷叔齐仍隐居在深山中。“叩马惊太公”一句则是指武王时期,太公望(姜尚)曾去拜访伯夷叔齐,被他们的高尚气节所感动。“扬□远黄屋”,指的是武王即位后,姜尚被尊为“三公”。而“胶鬲巳就官”,则是指伯夷叔齐国中有人举荐他们出来做官,但他们坚决推辞了。
    尾句“于嗟命之衰,饿死西山陆”,则是对伯夷叔齐命运的感慨。这里所说的“西山陆”,即指首阳山。“至今日月下,千载沈芳馥”,则是对伯夷叔齐名垂青史的赞美。这里的“芳馥”一词,既指他们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日月之下,也暗喻他们的品德像花一样芬芳。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伯夷叔齐的高尚气节,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寓含着对那些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人的批评和讽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