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属浮云,四术连广陌。
楼阁互蔽亏,轩车何络绎。
贵贱各有营,劳劳自不息。
往者无复今,今者复为昔。
二曜更相送,谁非逆旅客。
燕赵盛名倡,自矜桃李色。
皓齿激清声,招邀日相索。
长歌一何欢,短歌一何迫。
驰骛奢与华,俯仰成陈迹。
达人务大观,奚必长戚戚。

【注释】

东城:指长安。高且长:意谓高耸而长,指皇宫。属浮云:指宫阙之上有云雾缭绕。四术连广陌:指宫殿之门连着宽广的街巷。楼阁:指宫殿中的楼台。互蔽亏:互相遮蔽。轩车:指天子所乘的车子。何络绎:指车马往来不绝。贵贱各有营:指地位高贵的人和地位低贱的人分别有自己的游乐场所。劳劳自不息:指各自忙碌不停。往者无复今,今者复为昔:指过去的事已不再发生,现在的事情又将成为过去。二曜:日与月。更相送:相互交替运行。逆旅:客居他乡。燕赵:指当时的河北地区。名倡:有名的歌妓。桃李:喻美女。皓齿:洁白的牙齿。激清声:发出清脆的歌声。招邀:招引。日相索:一天天地追求。长歌:唱得时间长的歌。短歌:唱得时间短的歌。驰骛:放荡不羁。奢与华:奢侈豪华的生活。俯仰成陈迹:指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转眼即逝。达人:明达之人。务大观:致力于宏伟壮观的事业。奚必:为什么一定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首联。《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黄河上壮丽景色以及登上高处远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壮丽、时代风貌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统一祖国的殷切渴望,并借以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忧愤不平之感。

“东城高且长”两句写景。“东城”泛指南京长安,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高且长”形容皇城高峻雄伟而又漫长广大。“四术”句言皇城内四门(建春门、安上门、清明门、永安门)都十分高大,连宽旷的大路(广陌)也被门楼遮住了,这既突出显示了皇城之高大,也暗示出皇城中人来往的繁忙;“轩车”句言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里既点出皇城中人来人往,又暗示出皇城中人来往的繁忙;“贵贱”两句进一步写城中人的忙忙碌碌,他们或忙于自己的事(贵贱各有营),或忙着追逐名利,忙忙碌碌,永无止境。“往者无复今,今者复为昔”两句写古今变迁,世事无常,指出今日之繁华,终将变为往日之荒草,明日又将变成今日之废墟,从而表现了对世事沧桑、盛衰无常的慨叹。

“二曜”两句用两个典。二曜,日月。古人以为日月交会,乃天地之极乐。故有“日月同光”、“日月合璧”等词,用以象征吉祥喜庆之事。这里用“相送”二字,写出了日月交会时光辉灿烂的景象,同时暗含出“日月同光”之意,表示希望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谁非逆旅”,意思是说,谁又能说自己不是过客呢?“逆旅”一词,出自《庄子·山木》。原意是指旅店,引申为客舍、客栈。这里用以比喻自己如同过客一样身在异地,随时都可能离去。“燕赵”两句用两个典。燕赵,指战国时的赵国和燕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当时有名的歌舞之乡。此处用“名倡”二字,写出了当时燕赵之地歌舞艺术非常发达,人们争相欣赏歌舞艺术的情况。“桃李”二字,本指桃花李花,这里用来比喻歌女,即所谓美人。“自矜”三句,写那些歌舞艺人的美貌动人,她们用美妙动听的歌声吸引着人们追求享乐,终日不停地歌唱,但她们的歌声却很快消逝而去,因此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新的欢乐,结果使旧欢变成了新愁。“长歌一何欢,短歌一何迫”两句用两个典故说明人们的欢乐和忧愁是多么短暂。“长歌”指长调小令,是一种比较悠长的曲调;“短歌”指短调小令,是一种比较简短的曲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长调小令的欢乐是很短暂的,短调小令的悲哀也是很短暂的,欢乐和悲哀都是短暂的,那么人生的欢乐和悲哀又有什么值得执着留恋的呢?“驰骛奢与华”,写人们只顾追求奢华豪华的生活方式,忘记了人生的价值。“俯仰成陈迹”,写人们只知道眼前的欢乐,却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的结局。这两句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概括总结,又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达人”一句承上启下,总领全诗。“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也就是诗人自己。“务大观”,指致力于宏伟壮观的事业。“奚必长戚戚”,意思是说,何必总是忧愁悲伤呢?这是诗人劝慰世人不要过于忧伤的句子。诗人劝慰世人不要过于忧伤,是因为他知道,尽管人生有欢乐也有悲哀,但终究要归于虚无,所以应当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欢乐,不必过分忧虑悲伤。诗人劝慰世人及时行乐的诗句,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