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驾出郊坰,松柏夹广路。
之子归穷壤,荏苒岁云暮。
殡宫何萧萧,宿草承朝露。
生存处重闺,死丧扃泉户。
仪容永乖隔,僶相成今故。
明月照房栊,虚想成昏瞀。
游魂怨何之,礼渐沿迁祔。
劳生鬓易华,疢疾心如痼。
彭殇无两岐,贤圣莫能度。
掩袂哭蓍簪,回车怜踦屦。
击缶岂人情,洒翰抒哀愫。
潘黄门述哀
早晨驾车出郊野,松柏夹道路宽阔。
你的儿子归入穷乡里,荏苒岁月天已暮。
殡宫萧萧何凄切,宿草承朝露滴滴。
生前居处重闺中,死后丧葬锁幽庐。
容颜永隔成永远,相依相偎今故居。
明月照着房栊窗,虚想成昏瞀迷糊。
游魂怨怅何所之,礼制渐沿迁祔居。
劳累生华鬓易衰,疾病缠身心如痼。
彭殇无二歧途分,贤圣莫能度其死。
掩袂哭蓍簪,回车怜踦屦。
击缶岂人情,洒翰抒哀愫。
【注释】
潘:指作者的朋友潘岳(字安仁)。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三曹”之一,有《潘岳集》。
黄门:官名,汉、魏至南北朝时皇帝的侍从官员。
穷壤:极边远之地。
殡宫:停放死者灵柩的地方,也泛指墓穴。
萧萧:形容声音凄清。
重闺:指深闺。
贤圣:指古代圣王明君。
掩袂:掩面而泣的样子。
屣屦(yì jù):穿鞋,这里指穿着鞋子。
击缶(fǒu):用土块筑成的瓦器,用来敲打乐器以发哀声。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潘岳的诗作。潘岳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左思并称“潘左”,对后来的文坛影响颇大。《潘黄门述哀》就是诗人追忆潘岳的作品。
全诗以“述哀”为线索,由物及人,层层推进;先写物后写人,最后点明主题,结构严谨;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首句“晨驾出郊坰”,起笔突兀,气势不凡,既点明了时间又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松柏夹广路。”在郊外的道路上,两边栽着松柏,这是为了纪念死者。这几句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主人公的悲凉之情。
“之子归穷壤”,写儿子去世后,回到故乡,过着穷苦的生活。
第二句“荏苒岁云暮”,写年华老去,时光流逝。
“殡宫何萧萧”,殡宫萧瑟凄凉,使人伤感不已。“宿草承朝露”,说明死者长眠不醒,生命已经结束。宿草是指坟墓里的草木,朝露是指早上的露水,二者都是对死者的怀念。“长生处重闺”,长生不老的地方是深闺女子的闺房。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潘岳生前的生活状况和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生存处重闺”,继续写人们怀念潘岳的情景。他们怀念他是因为潘岳生前生活在深闺之中,为人正直善良,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第四句“死丧扃泉户”,“死丧”指的是死亡,“扃泉户”是指关闭了通往阴间的门户,这里是用来形容潘岳去世后人们对他的哀悼之情。
第五句“仪容永乖隔”,形容潘岳的容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无法再见到他了。
第六句“僶相成今故”,意思是说,由于潘岳的去世,人们只能在思念中度过每一天,生活变得艰难困苦。这里用“僶相”来表示悲伤和无奈的情感。
第七句“明月照房栊”,明月高悬,照亮了潘岳的住所,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祥和。
第八句“虚想成昏瞀”,想象中的潘岳变成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形象,给人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
第九句“游魂怨何之”,游魂是指死去的人的灵魂,这里代指潘岳的亡灵。他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世界?是有什么心事吗?还是有什么心愿未了?
第十句“礼渐沿迁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按照礼仪将死者迁葬到祖坟中,这是一种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的表现。
第十一句“劳生鬓易华”,这里的“劳生”指的是辛勤劳作的生活,它让人们的鬓角逐渐变白;“华”则是指头发变白的意思。这里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潘岳去世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失落感。
第十二句“疢疾心如痼”,这里的“疢疾”是指疾病,而“痼”则是形容病根很深难以治愈的意思。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潘岳去世后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第十三句“彭殇无两岐”,彭指长寿之人,殇指夭折之人,两者没有共同之处。这句话表达了潘岳的去世让人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让其他的人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朋友。
第十四句“贤圣莫能度”,这里的“贤圣”指的是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莫能度”则是指无法理解或无法接受的意思。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潘岳去世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第十五句“掩袂哭蓍簪”,掩袂哭泣是一种悲痛至极的表现;这里用“恸哭”一词来表达潘岳去世后的悲痛心情。
第十六句“回车怜踦屦”,回车意味着车子回转,不忍离去;“踦屦”则是指穿着鞋子的意思。这里用“回车”和“踦屦”两个动作来表现潘岳去世后人们的心情复杂和难以割舍的情感。
第十七句“击缶岂人情”,这里的“缶”是一种打击乐器,用来抒发哀伤的情感;“岂人情”则是指这种哀伤之情是人之常情。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潘岳去世的悲痛心情。
第十八句“洒翰抒哀愫”,这里的“翰”是指书写用的羽毛或者丝线,这里泛指书信;“抒哀愫”则是指倾诉心中的哀伤之情。这里用“洒翰”和“抒哀愫”两个动作来表达潘岳去世后人们的心情复杂和难以割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