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域内,飘忽如云浮。
去日不可复,来日不可留。
万事无终极,为谋苦不周。
汤火热中肠,何不日优悠。
庄生贵齐物,孔圣云不忧。
所以贤达人,委运将何求。
陋彼千驷公,涕泣牛山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要意象和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此首诗是阮籍咏怀之作,诗人借咏怀以自抒怀抱,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人生处域内,飘忽如云浮”,人生在世犹如飘荡不定的白云,这里用“飘”字来表达人生的虚无感。诗人认为人的生命如同飘浮的白云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归宿。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世俗纷扰之中,无法摆脱这种无奈的命运。

“去日不可复,来日不可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无力感。去日难回,来日难留,意味着人生短暂,一切都难以挽回。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改变已经过去的日子,也无法期待未来的日子。这种无助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万事无终极,为谋苦不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困惑和迷茫。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没有最终的终点,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努力,但却感到力不从心。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困惑。

“汤火热中肠,何不日优悠”,表达了诗人对痛苦感受的强烈体验。他比喻自己的内心像被沸水和烈火灼烧一样痛苦,但他却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痛苦的体验让诗人感到无奈和绝望。

“庄生贵齐物,孔圣云不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庄子和孔子思想的理解。他认同庄子的齐物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同时他也认为孔子的思想能够让人摆脱忧愁。这种对哲学思想的理解让他感到宽慰和安慰。

“所以贤达人,委运将何求”,表达了诗人对于智者的生活态度的理解。他认为智者应该放下一切欲望和追求,顺应自然,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让诗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陋彼千驷公,涕泣牛山丘”,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阶层的批评和讽刺。他认为那些拥有众多财富的人,却在悲伤时哭泣,这让人感到可笑和可恨。这种批判性的态度让诗人感到不满和愤慨。

【答案】

译文:

人生处在世俗纷争中,就像漂浮不定的白云,无法找到固定的归宿。

过去的日子无法再回来,未来的日子也不能停留。

世上万物没有最终的终点,为了谋求名利而奋斗却感到力不从心。

心中的煎熬如同沸水和烈火,但为何要忍受这样的痛苦呢?

我理解庄子的齐物论,也赞同孔子的不忧伤。

只有智者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顺应自然。

那些拥有许多财富的人,在悲伤时却流泪哭泣,这让人感到可笑和可恨。

赏析:

此篇乃阮籍咏怀之作,诗人借咏怀以自抒怀抱,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全诗运用典故,托古讽今。首句“人生处域内”四字,总括全篇主旨。“处域内”者,指世俗之境也。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世俗纷扰之中,无法摆脱这种无奈的命运。“飘”字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情,表明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中间四句,分别就时间、生命、理想、人生意义等主题进行阐述。“去日不可复,来日不可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无力感。去日难回,来日难留,意味着人生短暂,一切都难以挽回。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改变已经过去的日子,也无法期待未来的日子。这种无助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万事无终极,为谋苦不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困惑和迷茫。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没有最终的终点,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努力,但却感到力不从心。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困惑。

“汤火热中肠,何不日优悠”,表达了诗人对痛苦感受的强烈体验。他比喻自己的内心像被沸水和烈火灼烧一样痛苦,但他却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痛苦的体验让诗人感到无奈和绝望。“庄生贵齐物,孔圣云不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庄子和孔子思想的理解。他认同庄子的齐物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同时他也认为孔子的思想能够让人摆脱忧愁。这种对哲学思想的理解让他感到宽慰和安慰。

诗人以“陋彼千驷公,涕泣牛山丘”结束全诗,表达了对权势者虚伪行为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认为那些拥有众多财富的人,却在悲伤时哭泣,这让人感到可笑和可恨。这种批判性的态度让诗人感到不满和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