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用羌髳功有赫,唐通回鹘祸无訾。
豳歌郑曲非同调,楚服秦骖实背驰。
安得着鞭先祖逖,趋陪前跸学姚期。
扶持圣主中兴业,整顿乾坤去诡随。

【注释】

次韵答石末公伤用三苗之作:此诗是作者为友人石末公所写的一首和诗,因末公有伤于使用三苗(古代的少数民族)之诗,故作者应和之作。

羌髳:即“羌笛”,一种乐器。

唐通回鹘祸无訾:唐代诗人李白在《古风》其十九中有“借问汉廷尊莫如,可怜伊洛令狐通”句。回鹘是古代的一个民族,这里代指唐朝。

豳歌郑曲非同调,楚服秦骖实背驰:豳歌、郑曲都是古代的歌曲,这里的“豳”“郑”都是地名,指北方的周地。楚国的衣饰与秦国的车马,显然风格不同。

安得着鞭先祖逖:着鞭:指驾车。这里指希望追随祖先,像姚期那样辅佐圣明君主。

趋陪前跸学姚期:跸,帝王出行时清道,禁人行步。姚期,东汉初年名将,封舞阳侯。

扶翼圣主中兴业,整顿乾坤去诡随:整,整理;正,纠正。

【赏析】

《次韵答石末公伤用三苗之作》,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石末公所写的一首和诗,因末公有伤于使用三苗(古代的少数民族)之诗,故作者应和之作。

首联“周用羌髳功有赫,唐通回鹘祸无訾”,以历史典故起兴,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周用羌髳功有赫,周朝时期,羌族的羌笛声声,传遍了华夏大地,那悠扬的乐声,如同太阳升起,普照大地。然而,当唐朝时期,回鹘族与中原发生战争,战乱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未知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民的苦难之间的密切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颔联“豳歌郑曲非同调,楚服秦骖实背驰”,继续描绘历史变迁中的文化差异与民族冲突。豳歌、郑曲都是古代的歌曲,这里的“豳”“郑”都是地名,指北方的周地。楚国的衣饰与秦国的车马,显然风格不同。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民族冲突,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与统一的渴望。

颈联“安得着鞭先祖逖,趋陪前跸学姚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革中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着鞭、趋陪都是驾驭马车的意思。这里指希望追随祖先,像姚期那样辅佐圣明君主。姚期,东汉初年名将,被封为舞阳侯。这一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辅佐圣君的渴望。

尾联“扶持圣主中兴业,整顿乾坤去诡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憧憬和决心。扶持圣主、整顿乾坤都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责任的深刻理解。去诡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期望,希望能够摒弃虚伪和浮华,回归真我。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与公正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责任和社会正义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