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如赭巳无秋,况复干戈未肯休。
肉食不知田野事,布衣深为庙廊忧。
典章沦落悲刍狗,馈饷倭迟想木牛。
礼乐将军今郤縠,豺狼满地待虔刘。

这首诗是宋代的诗人王安石在秋天对石末公的感怀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

诗的第一句“郊原如赭巳无秋”,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但郊原却像是被染成了红色一样,没有秋天的落叶,只有一片肃杀的氛围。这里的“赭”是指红色的颜料,用来形容郊原的颜色,暗示了秋天的凄凉和萧条。

第二句“况复干戈未肯休”,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动乱和战乱还没有结束,暗示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恐惧和担忧。

第三句“肉食不知田野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对下层人民生活的无知和漠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第四句“布衣深为庙廊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底层人民的安定生活。

第五句“典章沦落悲刍狗”,批评了当时的法制败坏,如同祭祀用的木偶一般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作用。

第六句“馈饷倭迟想木牛”,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粮食供应的延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最后一句“礼乐将军今郤縠”,讽刺了那些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他们就像是郤縠这样的人一样,只知道享乐,不顾及国家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