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悲断羲和报,九日欢迎诏使来。
紫禁羽林分垒壁,清秋辰极照中台。
愿从黄石明三略,莫使诗人赋七哀。
蚁垤牛涔休沸荡,泰山乔岳甚崔嵬。
诗句释义
1 重阳日使者持诏用韵柬石末公 - 这句话意味着,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有使者携带皇帝的诏书来访问。”柬”是古代的一种书信或通知的形式,这里指使者向某人传达信息。
中元悲断羲和报,九日欢迎诏使来 - 羲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掌管天象的神祇或者与天文相关的官员。”断”表示终止或者断绝的意思,而”悲断羲和报”可能是表达某种对宇宙、自然的哀愁或担忧。”九日欢迎诏使来”则表达了重阳节时朝廷的盛大接待。
紫禁羽林分垒壁,清秋辰极照中台 - “紫禁”通常指代紫禁城,即皇宫,而“羽林”一般是指皇宫里的卫兵或者侍卫,”分垒壁”形容这些守卫像壁垒一样整齐排列。”辰极”指的是天空中的北极星,”照中台”可能意味着天空的明亮如同照亮了整个皇宫。
愿从黄石明三略,莫使诗人赋七哀 - 黄石是指《史记》中的黄石公,据说他曾将兵法传授给刘邦。这里的”三略”可能指的是黄石公所传授的三个主要策略。”七哀”可能是指诗歌中常见的悲伤主题。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掌握这些战略,而不是被悲伤所困扰。
蚁垤牛涔休沸荡,泰山乔岳甚崔嵬 - “蚁垤”指的是蚂蚁窝,”牛涔”可能是形容小水洼,”沸荡”表示水花四溅。通过这两个形象,诗人可能在描绘一种宁静和平的景象。”泰山乔岳”则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岳,”崔嵬”则强调其险峻的特点。
译文(以现代汉语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有使者带着皇帝的诏书来到。
中元节时悲哀地结束羲和报告,九月初九迎接使者。
皇宫中的羽林军像壁垒一般排列整齐,秋天的夜晚北斗星照亮了中台。
希望跟随黄石公精通三策,不要让诗人陷入七哀的悲伤。
蚂蚁窝和水洼都不再沸腾,泰山和嵩山非常高大且险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皇家节日的景象,以及文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朝廷的繁荣景象以及文人对于政治局势的关注。通过对自然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学中对于自然美与政治理想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