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忽寄一封书,愁眼还明病亦无。
风满高林归猛虎,月凉古冢散妖狐。
大廷职贡当遄复,戎马资粮不再输。
更喜元侯契天意,良苗得雨应时苏。
【注释】
得:得到。石末公:指韩琦,字子华,北宋大臣,封魏国公。三益军咨:指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府。
【译文】
故友忽来一信,愁容顿消,病也无了。
高高的山林中,风声如虎啸;冷月照耀着古墓,妖狐消散。
朝廷的官员们应当迅速回复,不再上贡物资。
更高兴的是元侯(指韩琦)和天意相合,好种子得以及时发芽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故人忽寄一封书,愁眼还明病亦无”,意思是说:忽然收到故人的来信,忧愁的心情立刻消散,疾病也无了。这一句是写收到书信后心情的变化。颔联“风满高林归猛虎,月凉古冢散妖狐”的意思是说:高高的山林中,风声如虎啸;冷月照耀着古墓,妖狐消散。这两句是描绘收到书信后心情的变化。颈联“大廷职贡当遄复,戎马资粮不再输”的意思是说:朝廷的官员们应当迅速回复,不再上贡物资。这一句是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希望。尾联“更喜元侯契天意,良苗得雨应时苏”的意思是说:更高兴的是元侯(指韩琦)和天意相合,好种子得以及时发芽生长。这句是对前文的补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希望国家能够及时恢复繁荣昌盛的愿望。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但其中又不乏对时局的分析。首联就通过收到故人书信,消除了作者的忧愁,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颔联则通过对高林、古墓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希望。最后两联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恢复繁荣昌盛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又富有层次感,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