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问渔,江湖风波恶,何似采薪人,无忧茹藜藿。渔答樵,山中何所有,未若擢扁舟,得鱼即沽酒。
【解析】
“樵”是打柴的;“渔”是捕鱼的。“何似采薪人,无忧茹藜藿”,意思是:像打柴的人那样生活无忧无虑吗?没有。“山中何所有,未若擢扁舟,得鱼即沽酒”,意思是:山里还有什么呢?不比坐着船在水上捞鱼,得到鱼就买酒喝来得快活。“擢”“拔”,都是提起的意思;“扁舟”,小船。
译文:
樵夫问渔夫,江湖风波大,和打柴的人比起来,谁更幸福啊?没有。渔夫回答说:山里有什么呢,不如坐着船打鱼,得到一条鱼就买酒喝得多快活啊!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隐居生活的诗作,通过樵夫与渔夫的对话,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对人生的态度。前半首写樵夫的忧患,后半首则写渔夫的逍遥。全诗以问答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渔父的生活情趣。
渔翁回答樵夫说:“山中无历可卖。”渔翁之所以能过上这种清闲的生活,主要是因为他“身在江湖外”。而樵夫只能忍受山洪暴发、狂风暴雨带来的灾难,不得不“提携斧斤上高山”。因此,诗人借樵妇之口发出感叹:“我今本无营生计,却来伴汝作生涯。”诗人通过樵妇的回答,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渔翁回答樵夫说:“有鱼便卖酒。”渔翁之所以能够过着如此逍遥自在的生活,除了他“身在江湖内”,还因为他善于经营。他看到“山中无历可卖”,便想到“未若擢扁舟,得鱼即沽酒”,因而“提携斧斤上高山,我今本无营生计”。渔翁的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顺应自然的天性,也表明了他具有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渔翁与樵夫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及对人生态度的不同看法。樵夫认为只有“提携斧斤上高山”,才能获得生存之道;而渔夫则认为“山中有历可卖”,只要敢于“擢扁舟”,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首诗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就是主张人们要勇于进取,敢于冒险,追求自由,创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