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悲楚佩,丛桂空秋霜。
兹花时秀绝,得升君子堂。
艳色非我贵,皎洁有馀光。
仙人美良夜,鸣玉来琳琅。
纤云淡华月,色映青凤凰。
飘飘白霓佩,左右参翱翔。
众卉不敢傍,瑶台清且凉。
闻有千岁实,其味如琼浆。
愿持寿明主,天地同久长。
【诗句解读与翻译】
寄题江东兰逸监司瑶芳亭
- 寄题: 将作品寄给某人。这里可能是寄给江东的某位官员或地方长官。
- 江东: 指代江东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江东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兰逸监司: 兰逸监司可能是指一个负责监管、管理或者监督的地方官职。
- 瑶芳亭: 瑶芳亭是一个具有美好寓意的名字,瑶指美玉,芳指芬芳,亭是供人休憩的场所。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东兰逸监司瑶芳亭的赞美和敬意。通过描绘亭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崇尚。
江蓠悲楚佩,丛桂空秋霜。
- 江蓠: 一种植物,常用于制作香料。
- 悲楚佩: 悲楚指悲伤,佩指佩带的首饰,这里可能是指佩戴着悲伤的饰品。
- 丛桂: 桂花丛生。
- 空秋霜: 秋天的霜降使得桂花显得更加凄凉。
- 赏析: 首句描绘了江蓠植物的悲戚之态和秋天桂花凋零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江蓠和桂花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凄清而美丽的氛围,为后文的赞美之情打下了基础。
兹花时秀绝,得升君子堂。
- 兹花: 这种花。
- 时秀绝: 此时花朵非常美丽。
- 得升君子堂: 能够被君子所赏识。
- 赏析: 第二句承接前文的自然景象,转而赞美花卉的美丽。这里的“君子堂”可能指的是某个高雅的场所或人物,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品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
艳色非我贵,皎洁有馀光。
- 艳色: 鲜艳的颜色。
- 非我贵: 我并非以艳丽闻名。
- 皎洁: 明亮洁白。
- 有馀光: 有着多余的光明。
- 赏析: 第三句进一步描述了花卉的美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这两句诗既赞美了花卉的艳丽,又表达了诗人不骄不躁的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品格。
仙人美良夜,鸣玉来琳琅。
- 仙人: 指神仙般的人物。
- 美良夜: 美好的夜晚,形容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
- 鸣玉: 古代用玉石制成的乐器,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发出悦耳的声音。
- 琳琅: 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东西繁多且精美。
- 赏析: 第四句继续描绘了月下美景,将仙人比作神仙般的人物,将夜晚比作美好的良夜,将鸣玉比作美妙的音乐和琳琅比作精美的物品,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和谐美好的追求。
纤云淡华月,色映青凤凰。
- 纤云: 轻盈的云朵。
- 淡华月: 淡雅的月亮。
- 色映青凤凰: 月光映照在青凤凰身上,形成美丽的光影。
- 赏析: 第五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美景,将云朵比作轻盈的物体,将月亮比作淡雅的物体,将青凤凰比作美丽的动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和谐美好的追求。
飘飘白霓佩,左右参翱翔。
- 飘飘白霓佩: 白色的霓虹般的佩饰在空中飘荡。
- 左右参翱翔: 左右两边都飞翔起来。
- 赏析: 第六句进一步描绘了月下美景,将霓虹比作飘动的白色物品,将佩饰比作飞翔的翅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动态而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于自由翱翔的向往。
众卉不敢傍,瑶台清且凉。
- 众卉: 各种花草。
- 不敢傍: 不敢接近,形容距离遥远。
- 瑶台: 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比喻高远之地。
- 清且凉: 清新而且凉爽。
- 赏析: 第七句继续描绘了月下美景,将各种花草比作远处的树木或植物,将瑶台比作高远的地方,形容其清新凉爽的环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高远之地的向往。
闻有千岁实,其味如琼浆。
- 闻有: 听说有。
- 千岁实: 千年生长的果实。
- 味如琼浆: 味道像美味的甜酒一样醇厚。
- 赏析: 第八句进一步描绘了月下美景,将果实比作千年生长的果实,将其味道比喻成美味的甜酒,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丰收而美好的画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
愿持寿明主,天地同久长。
- 愿持: 希望得到。
- 寿明主: 长寿明智的君主。
- 赏析: 第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的期望和祝愿,希望能够得到长寿明智的君主,使天地保持长久和繁荣的状态。整首诗以赞美自然界的美好为主题,通过描绘月夜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