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澌着树成云朵,林稍白月欹将堕。户下有啼乌,如悲良夜徂。
兰芳销翠被,凄恻惊眠起,起坐待天明,飞霜入鬓清。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本为大曲。因唐玄宗所制,故又名“宫调”,用在小令中时则简称“菩萨蛮”或“子安”。
冰澌:冰的碎末。
林稍白月欹将堕:林梢的白月亮将要落下来。
户下有啼乌,如悲良夜徂:窗外有乌鸦在叫,好像在悲哀地告别着美好的夜晚。
兰芳销翠被,凄恻惊眠起:兰花香气消散了,我披上薄纱睡去,被惊醒后感到凄凉和惊恐。
起坐待天明,飞霜入鬓清:我起身坐起等待天亮,头发上的飞霜使头发显得更清爽。
赏析:
词的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寒夜月落、林梢雪消的图卷。“冰澌”、“白月”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了一派清冷寂静的境界。“欹将堕”三字写出了月亮即将落下的景象。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深夜),而且写出了天气(寒冷)。
下片写人。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写自己,从“兰芳销翠被”开始,就把自己比作花中的佳人,既写出自己的孤独寂寞,又写出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凄恻惊眠起”是说,由于担心美好的时光不能持久,所以一觉醒来就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惧。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起坐待天明”表明,作者已经做好了迎接新一天的准备。但因为害怕黑夜的到来,所以一直等到天明。这里既有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伤,也有对黑暗即将过去的恐惧。而“飞霜入鬓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恐惧,因为飞霜可以使人的发丝变得清爽,而作者却希望这种清爽的感觉能够消除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黑夜到来的恐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