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畿,劳劳渚,割弃父母恩,相随黄泉去。男婚女嫁当及时,标梅不见周南诗。
王风荡荡散荆棘,帷薄日夕生狂痴。当歌怅然有所思,华山畿,何足悲。
【注释】
华山畿:古时妇女称丈夫为“君”,故以君比夫。这里指丈夫。劳劳:忧愁不安的样子。渚:水中的小洲。割弃父母恩,相随黄泉去:抛弃父母的养育之恩,跟着死去。当:应当,适逢。黄泉:地下的泉水,借指坟墓。周南:《诗经》中的《周南》,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共十七篇,多为情歌。王风:周朝王畿以外的地区。王风荡荡散荆棘:比喻政治腐败,世风日下。帷薄:帷幕,喻指男女之间的私情。狂痴:指因迷恋女色而行为放荡的人。何足悲:不值得悲伤,意谓不要过分沉溺于儿女情长中,而要放眼世界,奋发有为。
【译文】
华山畿,你忧愁不已,在河中小洲上与亲人诀别,为了抛弃父母的养育之恩,跟着死去。男婚女嫁正当其时,标梅不见《诗经》。
王风荡荡地散播着荆棘,幕帐帷幄里日夕生狂痴。当歌惆怅,有所思,华山畿,为何要感到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写弃妇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坚贞,以及对丈夫的刻骨仇恨。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一往直前。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弃妇的生活环境。“华山畿”是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人在这里用“劳”字形容弃妇的神态,突出了她的忧愁不安。“渚”、“黄泉”分别指水边的沙洲和死者所住的地下深处,都暗示了弃妇被丈夫抛弃后的痛苦处境。这两句诗写出了弃妇的孤独、无助和痛苦,为后面的议论张本。
第三句“男婚女嫁当及时”,是弃妇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她认为男子应当及时娶妻,女子应当及时出嫁,这样才不会辜负青春年华,也免得受尽相思之苦。然而,她的丈夫却违背了这一原则,抛弃了她这个曾经为他操持家务、抚养孩子的贤内助。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弃妇深感痛心疾首。
第四句“标梅不见周南诗”,是对前面议论的深化和扩展。周南是《诗经》中的一篇,是一首情歌,但在这里却用来讽刺那些只知道追求美色而不顾夫妻感情的无耻之徒。诗人通过“标梅”来比喻那些被抛弃的女子,她们虽然长得如花似玉(“标梅”),但却得不到丈夫的爱戴和尊重;而那些抛弃她们的丈夫却像追逐美色的“狂痴”,只顾自己的快乐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这一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深意,表达了弃妇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愤慨之情。
最后两句“当歌怅然有所思,华山畿,何足悲”,是诗人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在这之前,他已经把整个故事情节叙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对弃妇的处境和感受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他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当歌怅然有所思”意味着他并不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绝望和消沉,而是以歌声表达自己的哀愁和怨恨;“何足悲”则表明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悲伤,相反,他还认为这种痛苦是不值得悲哀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在对比中,他通过对弃妇与丈夫、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弃妇的坚贞和执着;而在衬托中,他又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气氛(如“黄泉”、“王风”、“狂痴”等)来烘托出弃妇的心情和感受。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