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阴阴生夏凉,翠筠解箨净如霜。
羁魂漫遂愁云去,远水他山更断肠。

【注释】

宁国道中:作者在宁国府道中时所作。宁国,即南陵,今属安徽省。

绿树阴阴生夏凉:绿树茂盛,树荫遮地,夏天气候也凉爽宜人。宁国(今安徽宣城)的夏日,气候比较温和。

翠筠:竹的美称。筠,竹子的嫩茎。

解箨:指笋脱去外皮,露出内笋。箨,笋壳。

羁魂:被贬谪放逐的人的灵魂。

漫遂:任意、随意。

愁云去:形容心情愁苦如乌云消散。

远水他山更断肠:形容旅途遥远,思乡之情倍增。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作者由睦州(今浙江建德)赴任宁国府知府途中。诗人借咏物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及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首句写景,渲染出宁国道上的一片清凉;第二句写竹之生长,突出其秀美;第三句以“羁魂”自比,抒写内心的忧愁与哀伤;末两句写“远水他山”,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动人。

首句“绿树阴阴生夏凉”,“绿树”二字点明季节,渲染氛围,为下文铺垫。“阴阴”两字,描绘出树的浓密,让人感到一种阴凉。夏日炎炎,树荫可挡阳光,给人带来一丝丝凉意。“生”字,既写出树荫的生长状态,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接下来是第二句:“翠筠解箨净如霜”。翠筠是指青竹,这里用“解箨”来修饰“翠筠”,表现出竹之生长的过程——竹笋从土里破壳而出。“解箨”一词,让人联想到笋壳被剥开,露出内笋的瞬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净如霜”,则将竹叶的清新脱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羁魂漫遂愁云去”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被放逐在外之人,内心充满了忧愁与哀伤。“羁魂”二字,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而“遂”字,则让人感受到这种忧愁并非一时一刻所能消除,而是一直伴随着自己的旅程。“愁云去”三字,则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内心的忧愁如同乌云般弥漫开来,难以驱散。

最后一句“远水他山更断肠”,则是诗人对于远方的思念之情的抒发。“远水”二字,使人联想到家乡的景象,更加增添了思念之情。“他山”则暗喻着故乡的山水之间相隔遥远,让人更加怀念家乡。而“更断肠”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动人,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