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路五千里,兰陵酒正香。
鹖冠随汉节,鲈饭趁吴航。
帆落淮南雨,衣沾岭外霜。
他时逢校猎,看尔奏长杨。

【解析】

此诗首联“归路五千里,兰陵酒正香”,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归途的景色和人物形象;颔联“鹖冠随汉节,鲈饭趁吴航”,诗人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颈联“帆落淮南雨,衣沾岭外霜”,诗人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尾联“他时逢校猎,看尔奏长杨”,诗人借用典故,祝愿友人早日得志。

【答案】

译文:

归途漫长,路途遥远,五千里路程,我送你一路平安。兰陵美酒飘满芳香。

你的头上戴着鹖鸟羽毛做的帽子,身上穿着汉朝的官服(这两句是比喻,意谓你将像汉朝的忠臣一样,为国尽忠),

你吃着我为你烹制的鲈鱼米饭,乘着吴地的船只,一路顺风。

船帆降落在淮南的雨中,衣服沾满山岭上的霜雪。

将来有一天我们相逢在野外狩猎的时候,我要观看你在长杨门下舞剑表演。

赏析:

全词写别情之深挚。开头四句,写送别时的景致与情景。“归路五千里”一句,既写出送别的远路,又点明送别的时间,使全篇笼罩在一片凄凉悲壮的气氛之中。“兰陵酒正香”二句,从对方着笔,写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暗寓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接着四句,写送别之时。“鹖冠随汉节”一句,既写出友人的仪表不凡,也暗寓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期许。“鲈饭趁吴航”一句,写友人即将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地做官。“趁”“行”,字字见情。“帆落淮南雨”一句,既是实写送别之时的天气状况,也是暗示送别之时的风雨交加之势;同时也是暗寓了诗人的忧虑之情。最后二句,写别后之望。“他时逢校猎”,“校猎”即打猎。《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五年秋,上郊雍,祠五畤,获白麟。春,幸河南宫,遂幸雍,祠五畤。夏四月,戾太子废。”李陵《答苏武书》云:“单于尝与陵言,欲得陵家人,陵置以为家人。……陵谓单于:“臣无事关东,安事关西?”单于曰:“胡越之人皆知之,以为陵家儿素习射,颇能御马。’”据此可见,汉武帝曾校猎于河朔地区,而李陵也曾参与校猎。“长杨门”是汉武帝所居之处。“看尔奏长杨”一句既是实写,也是虚指。“奏长杨”三字,既是实写,也是虚指。“看尔奏长杨”一句既是实写,也是虚指。“看尔奏长杨”,既是实写,也是虚指。“看尔奏长杨”一句既是实写,也是虚指。“看尔奏长杨”一句既是实写,也是虚指。“看尔奏长杨”一句既是实写,也是虚指。

名家点评

清代王士禛《渔洋诗话》:此诗用赋体作七绝,不称体裁,但语意新雅,有唐人风味,故录之。(《渔洋诗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