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生常不乐,此日更萧骚。
汉苑惊烽燧,胡尘老鬓毛。
蒺藜兼雪下,刁斗入云高。
羁绁何为者,承欢愧尔曹。
【注释】
贱生:自谦之词。常不乐:常常不愉快。此日:这一天。更萧骚(xiāo sāo):更加忧愁烦乱。汉苑:即长安城,汉代皇宫所在。惊:惊动。胡尘老:使鬓发变白。刁斗(diǎo):军中炊事器具名,形似锅而小,上可盛食物,下有柄,用金属制成。何为者:干什么的。羁绁(jiéxiè):马笼头、马缰绳,这里指束缚人的东西。承欢:承奉亲人欢乐。愧:惭愧。
【赏析】
《十月初度都下值防虏甚急感怀寄诸弟五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初冬所作。这首诗是杜甫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长安后,于乾元元年(758年)十一月回到洛阳,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忧时伤乱的沉痛之情。
第一联“贱生常不乐,此日更萧骚。”意思是说,我生来就不喜欢这热闹非凡的生活,如今又在这动乱的时代,更是感到悲凉凄楚。这里的贱生,是指杜甫自己而言,他自认为生于乱世,不如一般人快乐自在;更萧骚,是指心情更加凄凉。第二联:“汉苑惊烽燧,胡尘老鬓毛。”意思是说,汉代的宫苑被战火惊扰,胡地的风沙使得人的鬓发都变得苍白了。这里的汉苑,是指唐代京城长安附近的皇家园林。惊烽燧:指的是战火。惊:惊动。胡尘:胡人的战尘。老:变白。第三联:“蒺藜兼雪下,刁斗入云高。”意思是说,荆棘丛中夹杂着雪花飘落,铁锅里传来的饭菜声好像直冲云霄。这里是说,战乱之中,人们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连带着自然景物也显得格外凄凉。第四联:“羁绁何为者?承欢愧尔曹。”意思是说,我为什么要被羁绊在这里呢?只是承欢愧对你们而已。这里的羁绁(jiéxiè),指囚禁或束缚的意思。承欢:承奉欢心,这里指侍奉父母。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中的百姓生活和自身处境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展示了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