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觞宁厌数,骑马屡过门。
结客多同舍,看花似故园。
月高燕市路,砧近汉宫垣。
不有中郎酒,谁堪秋思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将诗歌中的内容落实到语言和形象上,然后根据题目所给出的要求进行理解和赏析。此诗的大意是:张户部伯邻的住宅与郭仪部方尚宝的住宅相邻,两人夜晚一起聚会。菊酒虽好,也不愿多次饮用,因为马儿经常在门前驰骋而过。与朋友相聚多是同舍之人,看花好似回到了故乡。月高燕市路,砧近汉宫垣。不有中郎酒,谁堪秋思繁。

【答案】

“张户部伯邻”是唐代名相张九龄,“郭仪部”指郭子仪,唐代著名将领,封汾阳王,“中郎”即郭子仪,唐玄宗曾赠其“河内大都督,并领中书令”,后改任朔方节度使。“结客”即结纳朋友,“多同舍”即多是朋友。“看花似故园”即看到花就想到自己家园的景色。“中郎酒”指郭中郎所赠之酒。“秋思繁”指秋天思绪纷乱。全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惆怅之情。

译文:

菊酒虽然美,但不想多喝,因为马常在门前飞驰而过。

与朋友相聚大多是同乡之人,看到花儿便想起家乡的景象。

月高燕市路,砧声近汉宫垣。

没有中郎送的酒,哪能承受这秋天的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酬应之作。《全唐诗》中收有此诗,题为《秋夜集》,而这首诗的题意是与郭子仪之子郭尚宝的夜宴。郭尚宝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他的诗集《郭司勋诗集》久已散佚,仅存一些残卷。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之子郭尚宝,字明本,天宝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左拾遗。他与当时的许多名士都有往来,其中也包括李白。李白的诗作中也有提到过郭子仪的儿子。郭子仪的府邸位于长安城北的安仁坊,与李白的草堂相近;李白的家也在长安城的西市附近,两家相距不远。所以李白和郭子仪的儿子郭尚宝之间有交往也是可能的,而且郭尚宝也曾向李白索要过诗作,李白为此还写过一首诗给郭尚宝。郭尚宝对李白的诗作非常欣赏。他曾为李白的《古风》十九首作了注释,并对李白的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郭尚宝的诗才也很出众。他曾经得到郭子仪的赏识和提携。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时,他曾担任河东节度副使,兼摄御史大夫,因此也被称为“中郎”。李白曾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时从弟南平太守迁于临川)》《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山》两首诗中提到了郭子仪及其儿子郭尚宝。郭子仪是李白心目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对郭子仪十分仰慕,所以当有机会与郭子仪的儿子郭尚宝见面时,李白自然要热情地招待他,于是就有了这首《秋夜集》。诗的前四句写宴会的盛况。诗人把张户部的住宅说成郭子仪的府邸,把郭子仪比作汉代的开国功臣郭解。“菊觞”是宴席的名称,这里泛指酒器。“宁厌数”意思是不怕喝得再多。“屡过门”意思是骑马经过郭子仪的府邸多次。“结客多同舍”的意思是结交的朋友大多都是自己的同乡好友。“看花似故园”的意思是看到花儿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因为这里的花园是郭子仪所建,所以李白在这里用“故园”来比喻。“砧声近汉宫垣”的意思是砧杵的声音越来越接近汉宫的围墙了。“砧声”是指捣衣的声音,这里借以形容秋天的砧杵之声。“汉宫”是指汉高祖刘邦所建的宫殿,这里用来指代郭子仪的府邸。“中郎酒”是指郭子仪送给李白的酒。“秋思繁”的意思是秋天的思念很多。前两句写宴会的盛况,后两句写宴会后的感慨。诗人由宴会写到宴会后的感想,既写出了李白和宾客之间的情谊,又表现出了诗人对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