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百万寄戎机,六传飞扬北上时。
路远风雷惊鼓角,江清鱼鸟识旌旗。
洛师已报功宗礼,鲁颂今歌燕喜诗。
云暖日高貂冕入,未央前殿望罘罳。

【注】:

龙骧百万:指龙骧将军。龙骧将军是汉时官名,秩二千石,本为骑将,后转为步兵。寄:寄托,寄望之意。戎机:军事之事。

六传:六代皇帝。

洛师:指洛阳的部队。功宗:功劳之主。燕喜诗:即《燕歌》。燕歌,古曲名,乐府横吹曲词之一。

未央:汉宫名。前殿、罘罳:古代帝王宫殿门前悬挂的大红网。罘罳,大红色的网。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唐诗三百首》收此诗于卷七十九,题作“送陈侯还朝”,盖因陈侯被诏驰驿而归也。

开头两句写送别情景:“龙骧百万寄戎机,六传飞扬北上时。”龙骧将军,汉时官名,秩二千石,本为骑将,后转为步兵。“寄”,寄托、寄望之意。“戎机”,军事之事。“六传”,指六代皇帝,言陈侯被诏回朝,是受命于六帝。“飞扬”,犹飘忽,形容北行时风尘仆仆,神采飞扬。

下面两句写路途遥远:“路远风雷惊鼓角,江清鱼鸟识旌旗。”这是说,陈侯北行千里,途经山高水长之处,沿途所见风雷激荡,军号嘹亮;而那江上的鱼鸟却似乎能辨认出旌旗上所绘的是燕国和赵国两国的旗帜。这两句以夸张之笔,描绘了当时战乱纷起、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暗示出陈侯北行的艰难险阻。

接下来两句描写洛阳的情况:“洛师已报功宗礼,鲁颂今歌燕喜诗。”洛阳方面传来消息说,陈侯的北行已经立下赫赫战功,朝廷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来表彰他的功绩;而且,如今燕国的乐曲《燕歌》也被当作喜庆的乐曲来演唱。“功宗”,指有功之臣,即陈侯。“燕喜诗”,指《燕歌》。“燕喜”,即《燕歌》,是燕地的乐曲名。

最后两句写洛阳皇宫前的景况:“云暖日高貂冕入,未央前殿望罘罳。”“貂冕”,“貂尾制成的帽子”。此言云暖日晴,陈侯穿戴整齐进入未央宫前殿,在殿前观望着高高悬挂的红色大网——罘罳。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雄浑开阔,风格刚健有力;既刻画了陈侯北返途中的艰难跋涉,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陈侯北返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