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西跃九花虬,况是亲持玉节游。
刻石琅琊劳使者,剪桐沧海赐诸侯。
绡来席上鲛为室,霞起涛边蜃作楼。
左席称诗青社月,前驱负弩白门秋。
风尘拥彗驺曾出,水旱封书黯自愁。
禁近归来趋入谒,不知何以献宸旒。

【注释】

凤城:指长安城。九花虬:传说中的神龙。

况是:何况是。亲:亲自。持:拿着。玉节:玉做的符节,古代授予官员的标志。游:出外做官。

刻石:指在碑上刻字。琅琊:地名,今属山东,因山有琅琊台而得名。劳使者:慰劳使臣(使者)。

剪桐:传说周武王伐纣时,有凤凰飞来,武王命乐师奏乐迎凤,凤鸣而退,于是作《大武》乐章,其首章即《风皇》。赐诸侯:把音乐赏赐给诸侯国。

绡(xiāo)来:指用丝织品制成的帐子。鲛室(jiāo shì):传说鲛鱼产子于海中,人常取其珠以为饰物,故称鲛室,这里指用鲛鱼的珠子装饰的帐幕。霞起涛边蜃作楼,蜃:又称“蜃气”,是一种气态的岩石,海边多见,形状如楼。蜃楼,就是海市蜃楼。

左席:指座主的席位。称诗:以诗相酬答,表示敬慕和感谢之意。青社:古时文人结社的地方,这里指太史伯祥。月:指月亮。

前驱:开路的人,这里指随行的官吏。负弩:背负弓箭。白门:地名,在今河南开封西北。秋:秋天。

水旱:指天灾。封书:皇帝的诏令文书。黯自愁:因水旱灾害而忧愁,黯然伤神。

禁近:皇宫附近。趋入谒:快步进去拜谒。宸旒:帝王的车驾,比喻天子。

【赏析】

这首诗是送友人赴衡州任刺史时写的。诗人通过描绘友人出巡途中所见所闻及自己的赠诗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首联写友人赴任时的盛况。“凤城西跃九花虬”一句,将京城长安比作美丽的凤凰城,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出巡时盛大场面的壮丽与威仪;“况是亲持玉节游”一句则点明这是一次隆重的任命仪式,友人手持玉节,象征着他将要肩负重任,出使远方。这两句通过对京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友人出巡时的壮观景象。

颔联进一步描绘出巡途中的情景。“刻石”二句,诗人想象着使者在沿途各地刻石留念,向诸侯国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恩德;“剪桐”、“赐茅”二句,则描绘了使者将音乐赐予诸侯国的场景。这两联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使者出使途中的繁忙与忙碌,以及对各诸侯国的关怀与关爱。

颈联转而描写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绡来席上鲛为室”一句,诗人想象着乘坐华丽的马车,穿过繁华的街市,来到一座装饰着鲛鱼珠子的华美帐篷下;“霞起涛边蜃作楼”一句,则描绘了眼前海上蜃楼的神奇景象。这两联以瑰丽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与奇观,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尾联转而表达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深切祝愿。“左席称诗青社月”一句,诗人想象着友人在宴会中挥毫泼墨,吟咏着美好的诗句;“前驱负弩白门秋”一句,则描绘了友人在秋风中前行,背负着弓箭的身影。这两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有所作为,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出巡途中所见所闻的描绘以及对自己的赠诗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一幅热闹而又庄重的出使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与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