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公祝发松树前,素庵法主衣钵传。拈花一笑授持久,曾是灵山会有缘。
是法西来世何极,白日本晖晖,流水长㶁㶁。我自有真心,奚劳向人觅。
般若光明证虚寂,摩尼珠现鄣东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赠长干子》,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心公祝发松树前,素庵法主衣钵传。
  • 注释:“心公”可能指的是诗中的人物长干子(长干女),“祝发”是指剃去头发以示出家修行。“松树前”可能是比喻长干子的修行之地,或者暗示了某种宁静、简朴的氛围。“素庵”指简陋的庵堂,“法主”即佛教中的主持或法师。“衣钵”是佛教用语,指僧侣传承的袈裟与佛经等。整句表达了诗中的人在长干子面前,如同一位出家的僧人,将佛法传给了她。
  1. 拈花一笑授持久,曾是灵山会有缘。
  • 注释:“拈花一笑”是佛教典故中的一种比喻,形容传授佛法时的微妙和深远。“持久”可能意味着这种传授是长期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灵山”是佛教中的地名,也是佛教圣地之一,这里指代一种精神境界或悟道之地,与“会有缘”相结合,表示长干子与诗中的人在精神上有所感应,有缘分相遇。
  1. 是法西来世何极,白日本晖晖,流水长㶁㶁。
  • 注释:“是法西来”意味着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世何极”表示佛法的奥妙无穷无尽。“白日”通常代表光明和希望,这里可能是指阳光普照大地的景象,而“流水”则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是生命的不断流转。整句表达的是佛法的永恒不变,以及它带给世间无尽的光明和希望。
  1. 我自有真心,奚劳向人觅。
  • 注释:“我自有真心”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内心的真实和平静,不需要再去寻求外界的东西。“向人觅”意味着寻找他人给予的东西,而这里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诗人的自主和独立。
  1. 般若光明证虚寂,摩尼珠现鄣东色。
  • 注释:“般若”是佛教的一个概念,意为智慧,“光明”在这里象征着智慧的光芒。“证虚寂”指领悟到空无的境界,这是佛教中的一种高层次的理解。“摩尼珠”是佛教中的宝物,据说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显现出各种颜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智慧和真理,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诗中的长干子与诗人之间似乎有着特殊的缘分,诗人通过传授佛法给长干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西方的佛法和东方的阳光,强调了佛法的普适性和光明性。最后,诗人以“般若光明证虚寂”和“摩尼珠现鄣东色”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