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一石疑淳于,乍谈乍讽似方朔。
不须送客独相留,朱生言言尽谐谑。
欣逢纪在秣陵西,白浪尊前瓦官阁。

诗句如下:

一饮一石疑淳于,乍谈乍讽似方朔。

注释:

  • “淳于”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人,因被髡刑剃成光头而得名。
  • “淳于髡(kūn)”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辩士和政治家,以其机智和口才著称。
  • “一斗”是古代容量单位,约等于今天的1升左右,“一石”则相当于2斗。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饮酒的速度极快。
  • “方朔”则是汉朝的文学家,以机智幽默著称,与淳于髡齐名,常被后人并称“方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古代智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夸张的酒量来隐喻他们的智慧和辩论技巧。诗中的“一饮一石”与“乍谈乍讽”相映成趣,展现了淳于髡和方朔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淳于髡的机智与方朔的幽默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对话场面。此外,此诗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酒文化的重视,以及酒在社交中的重要角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