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漫成蹊,茅堂习隐栖。
泉声溪碓急,山色野墙低。
相颔原非燕,围腰底用犀。
不嫌生理拙,抱瓮灌吾畦。

《郊居杂兴柬陈遂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在郊区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志向。

全诗如下:

桃李漫成蹊,茅堂习隐栖。
泉声溪碓急,山色野墙低。
相颔原非燕,围腰底用犀。
不嫌生理拙,抱瓮灌吾畦。

注释:

  1. 桃李漫成蹊:桃花和李花开满小路,形成了一条小径。
  2. 茅堂习隐栖:茅草屋顶的小屋子,常常用来隐居的地方。
  3. 泉声溪碓急:泉水的声音和溪水舂米的声音很急。
  4. 山色野墙低:远观山上的景色,近看野墙的轮廓。
  5. 相颔原非燕:燕子的窝不是在这里筑的。
  6. 围腰底用犀:犀牛角用来制作腰带。犀角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所以这里用犀角来装饰腰带。
  7. 不嫌生理拙:不嫌弃自己的地位低下。
  8. 抱瓮灌吾畦:抱着瓮去灌溉田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区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地位的淡泊。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桃花、泉水、溪水、野墙等,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同时,诗中的比喻手法也十分巧妙,如将山色比作野墙,将溪水舂米的声音比作泉水的声音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中的关键词“相颔”、“围腰”等也富有象征意义,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内涵。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