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临无地,苍然不可攀。
九江争赴海,一柱独当关。
水族朝珠阙,仙娥拥翠鬟。
平生登览兴,及此慰南还。
【注释】
过小孤山:经过小孤山。小孤山在江中,形如一柱。
万丈临无地:指小孤山高耸入云,仿佛插在天边。
苍然不可攀:形容小孤山的高峻、巍峨,使人难以攀登。
九江争赴海:指长江的九个支流向海奔流。
一柱独当关:用来形容小孤山的险要位置,像一座坚固的关口,阻挡着水流。
水族朝珠阙:形容水里的生灵都聚集在小孤山周围,好像在向小孤山拜见皇帝一样。
仙娥拥翠鬟:形容小孤山上有美丽的仙女围绕着,就像她们在拥抱着美丽的发髻一样。
平生登览兴:表示作者一生都喜欢登山游览,对这次到小孤山的游览非常兴奋。
及此慰南还:意思是说,这次游览小孤山,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小孤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
首句“万丈临无地”,写出了小孤山的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这一句也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小孤山的美丽。
次句“苍然不可攀”,更突出了小孤山的高峻、巍峨,让人不禁产生攀登的欲望。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三句“九江争赴海,一柱独当关”,则进一步描绘了小孤山的壮丽景色。这里用“争赴海”和“当关”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九江的水流汇聚向海奔流,而小孤山则像一座坚固的关口,阻挡着水流。这不仅赞美了小孤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伟大力量的惊叹之情。
最后两句“水族朝珠阙,仙娥拥翠鬟”,则将视角转向了小孤山周围的生态环境。水里的生灵们都聚集在小孤山周围,仿佛是在向小孤山拜见皇帝一样。而小孤山上的仙女们,则像拥抱着美丽的发髻一样,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小孤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生命和美丽事物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写,展现了其美丽壮观的景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诗人通过对小孤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