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谙空寂,高秋感去留。
谁能弃妻子,世已换王侯。
故里肠朝断,荒山血夜流。
敢违桑下戒,誓作海东游。

离里良别寺僧则师

羁旅行役中,对空寂寥,秋风萧瑟,我不禁感伤起离去留连。

谁能舍弃妻子儿女,抛弃红尘世俗,世人已换了王侯。

故里家乡的思念,如同朝朝暮暮肠断,荒废的山岭上血泪洒落。

我不敢违背桑树下的戒律,誓作海东游人,去寻访那片神秘的净土。

译文:
在旅途中的我,感受到了内心的空虚和寂寥,秋天的风儿吹过,让我不禁想起了离别的情景。谁能放弃那些世俗的东西,像普通人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呢?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王侯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我的家乡,我思念的地方,就像早晨的朝霞一样,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而荒废的山岭上,血迹斑斑,仿佛是我在哭泣。我不敢忘记桑树下的誓言,我要去海的那边寻找那个神秘的净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里的良别寺僧则师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羁旅”、“高秋”、“弃妻离子”等词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情绪之中,而是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诗人通过“离里良别寺僧则师”这一标题,为全诗设定了背景和情境。这个背景是诗人的旅行生涯中的一段经历,而僧则师则是他在这个时期所接触到的人。从标题中可以看出,僧人则是诗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人生导师。

诗人通过对“羁旅行役中”的描绘,展示了他身处异地、身不由己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羁旅”指的是他被迫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痛苦体验。而“对空寂寥”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心境,他的内心充满了空虚和寂寞。这种空虚和寂寞不仅来自他的身体上的漂泊,更源于他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人通过“高秋感去留”的表达,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深刻感受。这里的“高秋”指的是秋天,而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秋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他无法忍受离别的痛苦,也无法忍受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因此,他只能感慨地感叹:“谁能弃妻子?”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亲人的牵挂。同时,他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名利的追求。

诗人通过“世已换王侯”的表达,揭示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里的“世已换王侯”指的是社会的变迁和人事的浮华,而王侯则是权力的象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现实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美好。而他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他希望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安心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他远离世俗、回归本真的地方。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领悟其深刻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