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上晓钟声,羡子中年出世情。
有发总缘诸相幻,无家始悟一身轻。
溪边洗钵鱼初识,林下传经鹿共行。
遥想神螺光彻夜,几时来听说无生。

以下是对《送丁惟中弃家入五峰修道》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五峰山上晓钟声:描述五峰山在早晨时分响起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 羡子中年出世情:表达了诗人对丁惟中能够摒弃世俗纷扰,追求出世之心境的羡慕之情。
  • 有发总缘诸相幻:意味着人的头发(象征世间一切)总是被各种假象所困扰,揭示了世间万物皆虚幻的本质。
  • 无家始悟一身轻:在没有执着于外在物质与名利的情况下,才能真正领悟到心灵的轻盈和自由。
  • 溪边洗钵鱼初识:描述了诗人在溪边洗涤钵盂时,鱼儿初次与他相遇的场景,寓意着内心的纯净和超脱。
  • 林下传经鹿共行:描绘了林下修行的情景,鹿群也参与其中,共同传播佛法,强调了修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遥想神螺光彻夜:想象神螺的光芒能够照亮整个夜晚,象征着佛法的无边无际和深远智慧。
  • 几时来听说无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一天能够听闻佛法,理解“无生”真理的渴望。
  1. 译文
    五峰山上清晨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我对你能够舍弃世俗的纷扰,追求出世之心境深感敬佩。你的头发总因种种假相而感到困扰,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虚幻的本质,才能领悟到生命的轻松和自在。溪边洗涤钵盂时,鱼儿与你首次相遇,这象征着你的心境已经达到了一种纯净无暇的境地。林下修行,鹿群也加入了你的行列,一同传播佛法,展现了修行与自然的和谐。深夜里,想象着神螺的光芒能够照亮每一个角落,照耀着我们的修行之路。不知何时,我们能听到关于“无生”的佛法真谛。

  2. 注释

  • 五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一座山峰,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著称。
  • 晓钟声:指五峰山上的晨钟暮鼓,通常用于提醒人们早起或晚间静心。
  • 羡子中年出世情:诗人对丁惟中能够在中年时期就追求出世的境界表示羡慕。
  • 诸相幻:指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反映了佛教中的空性观念。
  • 一身轻:表示心灵达到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不再被世俗欲望所束缚。
  • 溪边洗钵鱼初识:诗人在溪边清洗钵盂时,偶然遇到水中游动的鱼,这是修行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表现。
  • 林下传经鹿共行:在树林下修行时,鹿群也加入到其中,共同传播佛法,体现了修行者的亲和力和包容性。
  • 神螺光彻夜:形容佛法的光芒能够照亮整个夜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启示。
  • 听说无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听闻佛法、理解“无生”概念的渴望。
  1. 赏析
  • 艺术手法:全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溪边洗钵鱼初识”,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有发总缘诸相幻”、“遥想神螺光彻夜”,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作者对丁惟中修行之路的祝福和鼓励。通过对丁惟中出世情怀的赞美以及对其心灵自由的追求,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还蕴含了佛教文化中对于修行、觉悟和解脱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对佛法真谛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送丁惟中弃家入五峰修道》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诗歌,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中所蕴含的佛教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