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花圃谁频到,几树石榴亭子西。
三月未看花乱发,丛柯偏爱叶初齐。
舞裾尚忆佳人醉,使节还怜远客迷。
一色深林烟雾里,黄莺故意近前啼。

【诗词原文】

三月会宴城南花圃分赋石榴

城南花圃谁频到,几树石榴亭子西。

三月未看花乱发,丛柯偏爱叶初齐。

舞裾尚忆佳人醉,使节还怜远客迷。

一色深林烟雾里,黄莺故意近前啼。

【注释解释】

三月:农历三月,春天。

分:分享,这里指一起分食。

城南花圃:在今河南洛阳城南。

频到:多次来到。

几树:几颗、多少棵。

亭子西:亭的西边,指南朝梁简文帝的南苑。

三月未看花乱发:没有看到三月的花盛开。

乱发:盛开。

丛柯:成簇的树木。

偏爱:特别喜爱,特别喜欢。

叶初齐:叶子刚刚长出齐整的样子。

舞裾:指跳舞的衣裙。

佳人:美女。

使节:使者。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人。

一色深林烟雾里:一片深林中,云雾缥缈。

一色:一片。

深林:浓密的树林。

烟雾:指弥漫的雾气。

黄莺:黄色的莺鸟,常在春天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于天宝十二年(753)三月,被贬谪为江宁丞时写的《送李判官归润州》。当时诗人与李判官在江宁相遇,两人同游城南花圃,并一起品尝石榴,作此诗以赠别。

“城南花圃谁频到?几树石榴亭子西。”这是对城南花圃景色的总写,起首两句就点明了题中“分”字的来由。城南花圃,地处繁华的京城,是名花荟萃之地,所以诗人首先用“谁频到”来表示自己对此地的喜爱,而“亭子西”则表明了诗人所欣赏的方位是在亭子的西边。

“三月未看花乱发,丛柯偏爱叶初齐。”这两句紧承上句,进一步具体描写花圃的景色。因为诗人对城南花圃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对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如此的倾心关注。尤其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更是盼望着能再次来这里,看看那些已经盛开的花,或是尚未绽放的蓓蕾。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未能如愿,因此心中不禁有些遗憾。

“舞裾尚忆佳人醉,使节还怜远客迷。”这两句是对前面两句的具体化,诗人通过对这些情景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城南花圃的深情厚意。他想象中的舞者身着美丽的衣裳,在花下翩翩起舞,那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象啊!而那些远方来的使者,他们因路途遥远而迷路,也显得十分可怜。诗人通过这两种情景,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色深林烟雾里,黄莺故意近前啼。”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城南花圃中美景的赞美。在这一片深林之中,只有那一片片盛开的花,才真正体现了春的气息。而那些黄莺们,则在这片花的海洋中自由地飞翔,它们或高或低,欢快地唱着歌。诗人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品诗,通过诗人对城南花圃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