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岩在通天侧,旧是曾公自凿通。
东望不堪遭乱后,南归却忆向岩中。
春阴虎卧千峰雪,日落猿啼万壑风。
城市别来应少见,看云长是忆曾公。
【赏析】
《送萧子之九江谒刘太守楚奇》。这首诗作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诗人在送友人萧子到九江去拜访刘太守时所作的。
首联“曾公岩在通天侧,旧是曾公自凿通”。诗人首先点明了题旨,即曾公岩是曾公亲自开凿的,表达了对曾公的崇敬。
颔联“东望不堪遭乱后,南归却忆向岩中”。诗人写他站在曾公岩上,向东望去,想到国家遭受动乱,不禁感慨万分;而当他向南归去时,又想起了曾在岩石中修炼成仙的老友。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因国运不兴,朋友凋零而感到悲痛、失落的情绪。
颈联“春阴虎卧千峰雪,日落猿啼万壑风”。这两句诗描绘了曾公岩的自然景观。诗人用“春阴”“虎卧”等词来渲染山中的阴森气氛,以“虎卧”形容群山连绵、气势磅礴,用“千峰雪”来形容山色苍苍,白如积雪。而“日落猿啼”则表现了山中的幽静。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曾公岩的壮丽景色,也烘托出作者的孤寂之情。
尾联“城市别来应少见,看云长是忆曾公”。诗人在曾公岩上遥望远方的城市,发现那里已经很少见到人烟,不由得想起曾经在岩石中修炼成仙的朋友,感叹世事变迁,人事全非。而当他看到那层叠的云雾,仿佛看到了曾公的身影,于是更加怀念这位老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曾公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