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江南土一坏,斯人地上不胜忧。
为亲奉檄嗟无及,忍病吟诗死未休。
泽国风尘行处晚,海云烟雨梦中秋。
故人题碣知何日,即恐荒漫失故丘。

过武溪江南吊故人刘仲美墓

惆怅江南土一坏,斯人地上不胜忧。

此联描绘了诗人目睹故乡土地的毁坏,心中充满了忧愁与不舍。”惆怅”和”不胜忧”两个词语,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既表现了他对于故乡变化的遗憾,也揭示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为亲奉檄嗟无及,忍病吟诗死未休。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接到家书之后,感到无法及时回去,内心深感愧疚与无力。”为亲奉檄”中的“奉檄”指的是奉命行事,“无及”则表示无能为力,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感和责任感。”忍病吟诗死未休”则展示了诗人因疾病困扰而无法继续他的工作,但仍旧坚持创作诗歌以寄托哀思,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泽国风尘行处晚,海云烟雨梦中秋。

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行走于风尘之中,而此时恰逢中秋之夜,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泽国风尘”形容环境恶劣,”行处晚”表明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而”海云烟雨”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梦中秋”则让人联想到团圆和思念,体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故人题碣知何日,即恐荒漫失故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墓碑上刻有故人名字的期待,希望能早日找到并祭拜,但又忧虑时间流逝可能会使故人的形象变得模糊不清。”题碣”即墓碑,”知何日”显示出诗人对未知未来的焦虑,”即恐荒漫失故丘”则反映了他对失去故人的记忆和记忆消逝的恐惧,体现了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创作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家乡破坏、亲人离去、疾病缠身、乱世漂泊等情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无尽追忆。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深刻的意境描绘,这首诗不仅传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心中的哀愁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