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岩虚馆少经过,之子能来逸兴多。
满袖新诗看不厌,当筵短剑醉还歌。
落花深巷愁春雨,细柳回塘泛夕波。
好在读书丛竹下,题诗频遣慰蹉跎。

【诗句释义】

  1. 北岩虚馆少经过:北岩,即北山之岩石。虚馆,空无所有。经过,访问,游览。
  2. 之子能来逸兴多:之子,代词,指诗人自己。逸兴,超脱的兴致。
  3. 满袖新诗看不厌:新诗,新写的诗篇。看不厌,看了也不厌倦。
  4. 当筵短剑醉还歌:当筵,在宴席上。短剑,指佩剑。醉还歌,喝醉之后又唱歌。
  5. 落花深巷愁春雨:落花,飘落的花瓣。深巷,幽深的小巷。愁春雨,为春雨而感到忧愁。
  6. 细柳回塘泛夕波:细柳,柔软的柳条。回塘,曲折如弯月的池塘。泛夕波,荡漾着夕阳的晚波。
  7. 好在读书丛竹下,题诗频遣慰蹉跎:好在,在这里表示庆幸。丛竹,茂密的竹林。题诗,写诗。频频,多次。遣慰,安慰。蹉跎,虚度年华。
    【译文】
    北山岩石上的空馆很少有人来访,你却能来到这里与我相聚,你的兴致很丰富。
    衣袖里全是新写的诗篇,我看得眼花缭乱却一点也不嫌多。
    宴席上我们畅饮到天明,剑在手,酒未尽,我还要高歌一曲。
    深巷中落花铺地令人愁断肠,曲曲折折的小路,映着夕阳的余辉。
    可惜的是,在这读书的地方没有知己相伴,只能独自题诗以自慰,白白浪费了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汪陂馆中赠给好友萧子仪的一首五律。诗人通过与好友相聚的情景描写和相互酬答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第一联“北岩虚馆少经过,之子能来逸兴多。”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北岩空无一物,却有诗人在此闲居,可见其心境之静;友人能来,使诗人心情愉悦,逸兴勃发。这里的“逸兴”指的是超脱世俗的兴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二联“满袖新诗看不厌,当筵短剑醉还歌。”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亲密无间。诗人满衣袖的新诗,让友人看得眼花缭乱,却依然津津乐道。当宴席上酒酣耳热之时,两人更是挥剑长歌,豪情满怀。这里的“新诗”与“短剑”分别象征着友情与才华,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活力的画面。
    第三联“落花深巷愁春雨,细柳回塘泛夕波。”则是对当时环境的生动描绘。落花、春雨、细柳、夕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日图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和朋友一起漫步在小巷中,欣赏着落花铺满的小径,感受着春雨带来的清新气息。而当夕阳西下时,他们又一同泛舟于曲曲折折的回塘之上,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四联“好在读书丛竹下,题诗频遣慰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在丛竹环绕的读书之地,诗人和朋友一边品读经典,一边吟诗作赋,相互交流心得,共同进步。而面对时光的流逝,诗人更是频频挥毫泼墨,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以此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美好回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