棼泯丝绳不可治,纵横豺虎竟相违。
春秋有战元非义,曹桧无风不足思。
野庙祭馀乌逐逐,荒城人散狗累累。
风尘满地居难卜,山泽何年草可蓍。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张耒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不齐的感慨。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有感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混乱时代和社会现状的感叹。
  2. 棼泯丝绳不可治 - 比喻社会的混乱如同纠缠不清的丝线,无法理顺。
  3. 纵横豺虎竟相违 - 描述了各种恶势力(豺狼)横行无忌,相互背离,没有人能够统一它们。
  4. 春秋有战元非义 - 引用了历史典故,春秋时期的战争很多并不是正义之战。
  5. 曹桧无风不足思 - 曹桧是南宋时期的权臣,此处暗指他的行为不足以让后人思考。
  6. 野庙祭馀乌逐逐 - 野庙无人祭祀,乌鸦在四处乱飞,形象地描绘了人烟稀少的景象。
  7. 荒城人散狗累累 - 荒废的城池中,人们四散离去,只剩下满地的尸体和狗的尸体。
  8. 风尘满地居难卜 - 形容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艰难,难以预料未来。
  9. 山泽何年草可蓍 - 询问何时山林湖泊中的草木可以成为占卜的工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首句“棼泯丝绳不可治”以丝线的混乱来喻指社会的混乱无序,暗示了治理的难度。接着,“纵横豺虎竟相违”则直接指出了恶势力的横行无忌,没有人能够统一他们。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人心不齐的担忧和忧虑。

在结构上,此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都是独立的意境,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如野庙无人、荒城人散等,展现了社会的荒凉和人民的流离失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正义与否的质疑,以及对权力滥用的不满。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一首反映时代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