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川原苍莽间,天低风定冻云闲。
河经南堰还归海,路出东阿始见山。
野雪渐消沙隐隐,烧烟初散草斑斑。
遥怜黄石遗祠在,千古高名不可攀。

【注释】

将至东阿喜望谷城诸山:将要来到东阿县的喜望谷和城子丘。喜望谷,地名;城子丘,地名。

一望川原苍莽间,天低风定冻云闲:远望辽阔的原野(平原)上一片苍茫,天空渐渐低垂,风已静止,那被风吹动的积存的云彩也悠闲地散开,不再飘荡。川原,指平原地区;苍莽,形容地势广阔、平坦而荒凉。

河经南堰还归海,路出东阿始见山:黄河从南边的小堤坝流过,又经过一段路程才流回大海;走出东阿县,开始看到群山耸入云端。

野雪渐消沙隐隐,烧烟初散草斑斑:野外的雪渐渐融化了,露出的沙土也变得隐约可见。烧烟初散,即炊烟初起,指早晨或傍晚时的景象。

遥怜黄石遗祠在,千古高名不可攀:远远地怀念着黄帝陵墓(黄石祠),它的千年声誉是永远无法企及的。黄石祠,传说是黄帝所居之庙。

【赏析】

《将至东阿喜望谷城诸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0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在兖州一带辗转奔波,终于到达东阿,登临喜望谷城诸山,写下这首记游抒怀的七律。首联写登上喜望谷城诸山所见之景:一望平原莽苍无际,天空低垂,风息云闲,黄河如带,绕行南岸,然后折向东去。次联写登上喜望谷城诸山所见之景:越过东阿县,才见群峰耸立。末二句写登山时所见景色:野雪消尽,草木渐青;晨烟初起,露珠满地。尾联抒发感慨:遥想黄帝陵墓犹存,其声名万古不朽。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全诗以“望”字为主干,写山势之高、水势之长、野色之广、天景之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之情。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山、川、野、沙、树等,但诗人只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景物来写,使读者能更集中、更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