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邮亭已夕阳,倦行偏讶去程长。
雪侵官道埋僵柳,火入荒园烧宿桑。
枣子酒香愁易醉,豆儿饭滑惬初尝。
藜床苇席风如水,清梦何因达故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夜宿
  • 下马邮亭已夕阳,倦行偏讶去程长。
  • “下马邮亭”指的是诗人在邮亭停下来休息或过夜。“已夕阳”表示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倦行”说明诗人由于长途旅行而感到疲惫。“偏讶去程长”表达了他惊讶于这段旅程的漫长。
  1. 译文
  • 在邮亭中,我停下马蹄,已是夕阳西下,我感到疲惫,因为我正在走的路程很长。
  1. 注释
  • 邮亭:古代供人休息的地方。
  • 夕阳:太阳接近地平线,光线柔和。
  • 倦行:因为行走劳累而感到疲倦。
  • 去程长:旅途很长。
  1. 赏析
  • 首句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 “倦行偏讶”反映了诗人在旅行中的辛劳以及对未知旅途的担忧和恐惧。
  1. 第二联

  2. 雪侵官道埋僵柳,火入荒园烧宿桑

  • 雪侵官道埋僵柳:形容道路两旁的柳树被积雪压弯,形象地展现了严寒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 火入荒园烧宿桑:描述了野火燃烧的景象,可能是指火灾烧毁了附近的房屋或树木。
  1. 译文
  • 寒风凛冽,大雪覆盖着官道旁的枯柳,仿佛它们已经僵硬;野火烧到了荒凉的园子里,把宿营的桑树都烧成了灰烬。
  1. 注释
  • 官道:指官方的道路。
  • 荒园:荒芜的园林。
  • 宿桑:宿营时点燃的桑树。
  1. 赏析
  • 第二联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景致——寒冷的自然与人为的火灾——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使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极端的天气和环境所带来的冲击。
  1. 第三联

  2. 枣子酒香愁易醉,豆儿饭滑惬初尝

  • 枣子酒香愁易醉:枣子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但诗人却因为忧愁而容易醉酒。
  • 豆儿饭滑惬初尝:豆儿(豆腐)饭很滑,初次品尝让人感到满意。
  1. 译文
  • 红枣酿制的美酒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我很容易就醉倒;新鲜的豆腐饭口感滑嫩,初次尝试便觉得非常美味。
  1. 注释
  • 枣子酒:用红枣酿造的美酒。
  • 豆儿饭:用黄豆制成的豆腐做成的饭。
  • 愁易醉:容易因为忧愁而醉倒。
  • 惬初尝:初次尝试感到满意。
  1. 赏析
  • 这一联通过对比两种完全不同的饮食体验,进一步强化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通过对美食的描述,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乐趣。
  1. 第四联

  2. 藜床苇席风如水,清梦何因达故乡

  • 藜床苇席风如水:简陋的床榻和竹席上吹过的清风宛如流水。
  • 清梦何因达故乡:我渴望回到我的家乡,但不知何故这清梦能实现。
  1. 译文
  • 我躺在简陋的床上,感受着微风吹拂如溪水的温柔;然而,我那飘向故乡的清梦,究竟如何才能抵达?
  1. 注释
  • 藜床:用野生草本植物编织的床。
  • 苇席:用芦苇编制的席子。
  • 风如水:风轻柔且凉爽。
  • 故乡:此处指诗人的家乡。
  1. 赏析
  • 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的细节,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