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高原起暮尘,风回残烧入荒榛。
榆林古道馀双堠,草屋人家少四邻。
野枣有秋惟酿酒,园桑无主半为薪。
遥怜频岁罹河患,往事空馀旧俗淳。
至东阿已迁谷城旧县水潦之馀民物萧条可感
【注释】 东阿、谷城:地名。水潦,水灾。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旅途的诗。首联“至东阿已迁谷城旧县水潦之馀民物萧条可感”,点明了诗人的行程。东阿到谷城是一条漫长的路途,途中经历了洪水灾害,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使人感到悲凉和凄凉。颔联“日落高原起暮尘,风回残烧入荒榛”,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高原上扬起了尘土,风儿吹拂着燃烧的余烬进入了荒芜的丛林。颈联“榆林古道馀双堠,草屋人家少四邻”则描绘了古代道路旁的两座烽火台,而周围的村落却人烟稀少,只有几户人家。尾联“野枣有秋惟酿酒,园桑无主半为薪”则进一步描绘了农村的景致,野枣在秋天可以用来酿酒,但是没有主人管理,只能任由风吹雨打。园中的桑树因为没有主人看管,大部分都被砍做柴火了。
日落高原起暮尘,风回残烧入荒榛
【注释】 高原:指高高的山岭。残烧:未完全燃尽的余火。荒榛:荒芜的草丛。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色画面。日落时分,阳光照射在山岭之上,形成了一片金黄色的光晕,随后随着太阳的落下,山岭上空升起了一层淡淡的烟雾。风从西边吹来,将山上未完全燃尽的余火吹向了荒草丛生的空地上。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榆林古道馀双堠,草屋人家少四邻
【注释】 榆林: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榆林一带。堠:古代边防哨所,通常设在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村落景象。在榆林这个古老的道路上,只剩下两个守望塔作为标记。而周围的村庄已经变得非常偏僻和稀少,只剩下一些简陋的草屋和邻居。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喧嚣、与世隔绝的乡村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野枣有秋惟酿酒,园桑无主半为薪
【注释】 秋:秋季,指的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酿酒:用野枣制作的酒。园桑:种植园中的桑树。无主:没有人管理。半为薪:一半被用作燃料。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在丰收的季节里,他们只能用野枣制作酒来享用美味佳肴。然而由于没有主人看管,园中的桑树大部分被砍去做柴火了。这不仅揭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还暗示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和损失。这种悲惨的命运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同情之情。
遥怜频岁罹河患,往事空馀旧俗淳
【注释】 罹(lí):遭受。河患:河水泛滥造成的灾害。旧俗:过去的风俗习惯。
【赏析】 此句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风俗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受。在多次经历河患的困扰之后,诗人不禁怀念起那些淳朴美好的旧日风俗。他感叹于那些年月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对如今的现实表示出深深的遗憾和忧虑。这句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无奈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