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已过五十日,晴景都无三四朝。
云去云来山杳杳,花开花落雨萧萧。
青丝送酒银瓶暗,彩笔题诗绛蜡消。
东岭几时明月上,曲阑芳树听吹箫。

雨夕柬鹏举

入春已过五十日,晴景都无三四朝。

云去云来山杳杳,花开花落雨萧萧。

青丝送酒银瓶暗,彩笔题诗绛蜡消。

东岭几时明月上,曲阑芳树听吹箫。

诗句逐句释义

  1. 入春已过五十日:春天已经过去五十天了,意味着春天的结束或春天的中期。
  2. 晴景都无三四朝:晴朗的天气几乎没有三天,暗示了春天的天气多变,或春天的短暂。
  3. 云去云来山杳杳:云在天空中来来往往,山上显得模糊不清。
  4. 花开花落雨萧萧:花朵盛开后凋谢,伴随着下雨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凄凉感。
  5. 青丝送酒银瓶暗:用青丝(指头发)包裹着酒送给朋友,银瓶里装着酒,但看起来已经暗沉。
  6. 彩笔题诗绛蜡消:拿着彩笔在红蜡烛上题写诗句。
  7. 东岭几时明月上:不知道何时月亮会升起在东边的山岭?
  8. 曲阑芳树听吹箫:在曲栏旁的芳香树木边聆听箫声。

译文注释

这首诗是描述春天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每句诗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作品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变化。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短暂和美好的感慨。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评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春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写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春天,也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对春天的景色进行描绘和感慨。诗中的自然景物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