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频烧夜宴迟,晨光忽觉转檐枝。
幽人欲起还中酒,卧听西斋读杜诗。
【注释】
中酒:醉酒。
银烛:银质的蜡烛。
频:多次、屡次。
烧:燃点。
迟:晚。
转檐枝:指天快亮了。
幽人:隐士,隐居的人。
欲起:打算起床。
还中酒:又喝醉了。
卧听:躺着听。
西斋:书房。
读杜诗:读杜甫的诗。
杜:姓杜甫的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宴席上因饮酒过量而感到头痛。
首句“银烛频烧夜宴迟”,写筵席上的灯火通明,但宴会已经拖延到深夜,暗示了诗人因为饮酒过度而感到头痛,不能成眠。
第二句“晨光忽觉转檐枝”,写天亮了,阳光照射到屋檐树枝上,诗人从梦中醒来。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因饮酒过量而感到头痛,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变化的敏感和欣赏。他看到清晨的阳光洒在屋檐树枝上,感到十分美丽,情不自禁地想要赞美它。然而,由于他头痛难忍,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欣赏这种美景,只是勉强地睁开眼睛,看到晨光照耀下的屋檐树枝,便立刻感到一阵眩晕,好像要倒下一样。
第三句“幽人欲起还中酒”,写诗人想要起床去散步,但又因为头痛而没能起身。这句诗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想要摆脱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又因为疾病而无力行动。这种矛盾和挣扎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最后一句“卧听西斋读杜诗”,写诗人躺在床上听着书房里传来的杜甫的诗声。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热爱和敬仰,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疾病的无奈和感慨。通过聆听杜甫的诗声,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暂时忘却了自己的痛苦。然而,他仍然感到头痛难忍,无法继续聆听下去。于是,他只能默默地躺在床上,听着杜甫的诗声,等待着天亮的到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饮酒过量而感到头痛的隐士,在夜晚的宴席上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一夜。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在与疾病作斗争,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也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