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千林掩翠岑,出山自浅入山深。
桃源未必真无路,正恐重来自莫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辨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文的内容、观点、语言等进行分析概括。
“出水口望牛头诸峰不见”,意思是:出了山口就看到牛头山,那山峰却看不到了。“出水口”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望牛头”是说诗人出山口后,就看到了牛头山。“不见”是说诗人出山口后,就望不到牛头山了。这是写诗人由近及远的所见。
“万壑千林掩翠岑,出山自浅入山深”,意思是:万壑万林,把苍翠的小山遮住了,出了山口才看见它原来那么小,又进了山才觉得越来越深,越加高峻。这是写诗人由近及远的所感。
“桃源未必真无路,正恐重来莫寻处”,意思是:桃花源这个地方,也许真的没有路可通,正担心再次来到这里却找不到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桃花源这个地方,也许真的没有路可通,正担心再次来到这里却找不到路。这是诗人对于桃花源这个地方的想象和猜测。
【答案】
译文:
出了山口就看到牛头山,那山峰却看不到了。万壑万林,把苍翠的小山遮住了,出了山口才看见它原来那么小,又进了山才觉得越来越深,越加高峻。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从江西奉召至长安途中所作,当时诗人刚过庐山,经过九江、彭泽、金陵,最后到达江州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以游踪为线索,写出了游程所见所闻。首句“出水口望牛头诸峰不见”,点明游历之处。接着用五、六两句描写沿途景色,并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尾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