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翁源山万重,高人喜遇粟千钟。
可怜老却观书眼,不识云间一个峰。
【注释】:
- 行尽翁源山万重:走遍了翁源的群山万重。
- 高人喜遇粟千钟:遇见一位高士(隐士)很高兴。
- 可怜老却观书眼:可惜的是,年纪老了,视力不好,无法欣赏风景。
- 不识云间一个峰:指不认识云间的那座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行经翁源时遇见一高人,并赠给一首绝句。诗中通过描述诗人与山人的对话和相互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美景的人生态度。
首句“行尽翁源山万重”,表达了诗人行走在翁源的山水之间,经历了无数山峦的旅程。这既是对行程的描述,也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坎坷。
次句“高人喜遇粟千钟”,则描绘了遇见一位隐士的喜悦之情。这里的“高人”指的是隐士或道士。而“粟千钟”则是一种古代货币单位,这里用来比喻隐者的财富或地位。诗人与隐者相遇,如同找到了知己,这种情感的交流是诗歌的核心部分。
第三句“可怜老却观书眼”,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视力衰退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观书眼”意味着年轻时喜欢读书,而现在视力衰退,无法继续阅读。这是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一种感慨。
最后一句“不识云间一个峰”,则是诗人对隐者所处环境的描述。这里的“云间”可能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而“不识”则表示诗人无法识别或理解这一景象。这既体现了诗人与隐者之间在知识与见识上的悬殊差距,也可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以行走、遇见、感叹、认识等情节串联起来,通过对隐士和诗人之间对话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人生、知识和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