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忽来何处,纷纭势不齐。
漫空翻上下,着地遍东西。
冻合松林重,声闻竹屋低。
嵚崟缘石壁,烂漫布山溪。
曲直循绳矩,方圆应璧圭。
寒辉偏照户,素质不沾泥。
附垤俄惊厚,填洼迥觉澌。
伴吟栖近阁,随舞入青闺。
猎往踪先得,樵归路欲迷。
谷深愁侧入,桥滑怯危跻。
林暝蹲千鹄,沙寒散万羝。
缀衣侪玦瑀,集树混梅梨。
堤港增新堰,田园失旧畦。
马驰惊逸辙,兔过识奔蹄。
行客重装襺,居人缩拥烓。
积檐朝未扫,压轴晚犹𢱧。
赏胜思图画,驱寒问酒椑。
冻僵怜野狖,光眩误邻鸡。
晏岁应多遇,严程未可稽。
停鞭呵冻笔,聊与寄新题。
这首诗描绘了雪的飘忽、纷纭,以及它在松林、竹林中的分布情况,也描述了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的第一句“飘忽来何处”,描绘了雪花的飘忽不定。这里的“飘忽”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的轻盈和不稳定。而“何处”则让人不禁想知道雪花是从哪里来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间的巧夺天工?
第二句“纷纭势不齐”描绘了雪花的纷纭状态。这里的“纷纭”一词,既描绘了雪花的形状,又描绘了它们的状态。而“势不齐”则表达了雪花的无序和混乱。
第三句“漫空翻上下,着地遍东西”则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描绘。这里,诗人用“翻上下,着地遍东西”来形容雪花在天空中翻腾,在地面上扩散,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雪花的动态美。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雪花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进一步展现了雪花的美丽和神奇。例如,“冻合松林重,声闻竹屋低”描绘了雪花覆盖下的松林和竹林,显得更加沉重和静谧;“嵚崟缘石壁,烂漫布山溪”则描绘了山峰上积雪的情景,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诗人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结尾。例如,“行客重装襺,居人缩拥烓”描绘了人们对雪的畏惧和依赖;“积檐朝未扫,压轴晚犹𢱧”则描绘了人们早晨未清扫的痕迹,晚上仍然忙碌的情形。这些描写都反映出人们对雪的喜爱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