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窗隙来,竽籁声甚扬。
忽起坐听之,宛转谐宫商。
至器本自然,谁能执其方。
天机一振触,止作自成章。
寄谢纤纤手,毋劳更鼓簧。
【注释】
风从窗隙来: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吹进来。
竽籁(yu liao):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管制作。
宛转谐宫商:声音婉转和谐地模仿五音。
至器本自然:到了音乐的器物本身自然。
执:掌握。
天机一振触,止作自成章:天机一动触动了乐器,它自己就形成了乐曲。
纤纤手:指弹筝的人的手。
毋劳更鼓簧:不用你敲鼓拨弦了。
【赏析】
这首诗写听筝,先写风从窗隙进来,接着写筝声如何美妙,最后写听筝的人应如何去感受和欣赏它。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语言清丽,音韵优美,充分体现了汉魏六朝诗歌的特点。
首句“风从窗隙来”,是说风从窗外飘进室内,给屋内带来了一阵清新的气息。“风”,在这里是一个动词,表示动作,即“风”吹进来的动作;“窗隙”,指的是窗户上的缝隙。
第二句“竽籁声甚扬”,则是指风带来的筝声特别响亮,这一句中的“竽籁”,也是名词,指筝的声音,“竽”,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第三、四句“忽起坐听之,宛转谐宫商”,写的是当听到美妙的筝声时,诗人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聆听。“忽起坐”,是说听到筝声,诗人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坐听之”,“听”是动词,指坐着聆听筝声;“宛转谐宫商”,形容筝声婉转流畅,能和谐地模仿五音(宫、商、角、徵、羽),这里说的是筝声像五音那样有规则可循。“谐宫商”,是形容词,意思是和谐地模仿着五音。
第五、六句“至器本自然,谁能执其方”,“至器”,指的是筝这种乐器,“自然”,这里是形容词,意为本来如此;“执”,是动词,意谓掌握它的方法;“方”,是名词,这里代指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筝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之物,它的音律本来就是很有规律的,演奏者又怎么能去掌握它的方法呢?这里强调了筝乐本身的艺术规律性以及它与演奏者无关的特点。
第七、八句“天机一振触,止作自成章”,“天机”,这里代指筝的音响效果;“一振触”,是动词,意为一振动触动;“止作自成章”,是名词性短语,意思是筝发出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就构成了一首完整的乐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筝声一经产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首完整的乐曲,演奏者又何必再去敲击其他的乐器来配合它呢?
第九、十句“寄谢纤纤手,毋劳更鼓簧”,是说请弹奏筝的人将手放下吧,不要敲鼓拨弦了,因为筝已经发出了美妙的乐声。“纤纤手”,是对弹奏筝人的手指形态的形象描述,突出其纤细柔美的特征。“更鼓簧”,是动宾式结构,意为再敲鼓拨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筝声已经很美妙了,不要再敲鼓拨弦来增加它的音量了。
整首诗通过对筝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以及在聆听音乐时所达到的忘我境界。